在已出土的秦朝文物中,一块“秦砖”的砖文(如图)有这样记载: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解读、分析该文物承载的历史信息,从中我们所能获得的最主要信息是:历史上的秦朝
A.疆域辽阔,人口众多 B.政权统一,中央集权
C.法律严苛,赋税繁重 D.交通发达,文字统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领导我们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邓小平同志领导我们制定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并且确定了改革开放的全面部署。他大力支持和推动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农村改革,热情赞扬了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他最早提出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思想,推进以城市为中心的全面经济体制改革,为我们开辟了一条把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以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新道路……
——江泽民《在邓小平同志追悼大会上的悼词》
(1)邓小平成为中国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在哪一次会议上?
(2)阅读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围绕材料,体现主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新中国成立以后,……三十几年的经验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
——邓小平
材料二: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
材料三:
材料四:“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邓小平
(1)依据材料一归纳新时期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原因。
(2)观察材料二的示意图,写出我国20世纪八十年代建立的经济特区中最南端的经济特区。结合示意图和所学知识写出我国当前对外开放的格局
(3)依据材料三,分析深圳经济发展的数据变化说明了什么?
(4)结合材料三、四,分析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经济建设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毛泽东对建国初期的国家情况进行的描述
材料二:
材料三: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的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必然使生产力大大地获得解放。这样就为大大地发展工业和农业的生产创造了社会条件。”
——毛泽东在1956年最高国务会议第六次会议的发言
材料四:1978-2012年我国国民经济部分年份简表
(1)依据材料一,说说我国建国初期的经济状况。为了改变材料一中的状况,我国政府制定了哪一经济发展计划?
(2)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材料二示意图中乙段到丙段发生变化和哪个历史事件有关?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该历史事件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什么重大意义?
(4)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材料四表格中数据变化的原因。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这些探索对我国经济建设有什么启示?
1950-1952年,新中国进行了土地改革,对此,小历和小史发表了不同见【解析】
小历:土地改革后,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小史:土地改革废除了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小历和小史谁的说法是错误的?请说明理由。
原苏联某总理在评价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时说:“中国的经济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正沿着一条正确的道路稳步前进。”这条正确的道路是
A.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B.照搬斯大林模式的道路
C.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D.人民公社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