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各个民族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更成为国家繁荣富强的重要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材料二自契丹取燕蓟以北,拓跋(党项族)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英豪,皆为其用。得中国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刊,用中 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三……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区别。唐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
——摘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材料一中“联”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试举一例说明当时唐和少数民族之间的友好关系。
(2)材料二中的“契丹”和“拓跋”分别建立了什么政权?
(3)指出材料三中“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开始于哪个朝代?“形成一个新的民族” 指的是哪个民族?
(4)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古代的民族关系对我们当今处理民族关系有何启示?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南宋临安城“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日俱是,即无虚空之屋”,“万物所聚,诸行百市,自和宁门至观桥下,无一家不买卖者”。
材料二《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南宋时期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三从东晋开始,北方自然环境破坏严重,再加上更北的游牧民族侵扰,居住在山西、河南、山东、河北的汉族人开始迁往江淮一带。从南北朝一直到南宋,北方汉人迁往江淮的脚步就一刻没有停留,共计数百万……大量的北方人群侵入南方……改变 了中国本来的人口结构。
材料四海外贸易的兴盛刺激了中国的内部生产,宋代的冶铁数量在当时整个世界应该是数一数二的,其他如制造瓷器、丝绸、茶叶、酒类以及各种工艺品,数量之大、种类之多也是惊人的。也因为这些缘故,宋代面对强大的北方敌国可以用金钱和丝帛换取和平。而在完全失去北方以后,偏安在南边的南宋,地方小了,人口少了,生活条件居然比过去还好。
——许倬云《许悼云说历史:大国霸业的兴废》
(1)阅读材料一,概括南宋临安城商业贸易繁荣的表现。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依据材料三分析,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材料三指出这一现象还有何影响。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宋代面对强大的北方敌国可以用金钱和丝帛换取和平”的一个事例,并分析宋代之所以能这样做的原因。
读图,回答问题。
印章,是古代主要用作身份凭证和行使职权的工具,作为一种具有民族历史文化特色的艺术门类,印章犹如一朵奇葩,在博大精深的中华艺苑里绵延不断地散发出独特的芬芳,吸引着人们进入这方寸世界。
(1)图一这枚印章所属机构设立于哪一朝代?这一机构当时主要负责管辖我国哪一地区?
(2)图二这枚印章所属机构最初由哪个皇帝设立?这一机构设置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3)以上两个机构的设置有什么共同作用?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它形成于( )
A. 雍正年间 B. 康熙年间 C. 乾隆年间 D. 道光年间
归纳法是学习历史中常用的方法,刘涵同学归纳宋朝和清朝的对外贸易机构正确的是( )
A.宋朝(广州十三行)——清朝(市舶司) B.宋朝(市舶司)——清朝(广州十三行)
C.宋朝(勾栏)——清朝(市舶司) D.宋朝(瓦子)——清朝(广州十三行)
乾隆时期的苏州,已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有的地段“地值寸金”。从中我们不能得到的信息是
A.苏州人口众多 B.苏州商业繁荣 C.苏州地价上涨 D.苏州农业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