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文明交流方式影响着中国,也影响着世界历史的发展轨迹。 材料一 从张骞通西域至郑和...

文明交流方式影响着中国,也影响着世界历史的发展轨迹。

材料一  从张骞通西域至郑和下西洋,沿着丝绸之路,一些域外的物产,如葡萄、核桃等植物,以及胡琴等乐器传入中原地区,印度的佛教思想等也传入中国。但就整体而言,中国在这一阶段始终是以先进文明输出国的姿态存在的。这一过程基本上是和平的。

——据王开玺《古代丝绸之路的辐射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出古代“丝绸之路”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图文内容并联系所学,指出“异域的急速渗透”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两个角度)结合史实从经济角度,谈谈中国人是如何应对的?

材料三 16-19世纪的世界现象(见下面图示)

(3)根据材料三内容提示并结合所学,分别说出与美洲被发现、非洲黑奴被贩卖有关的历史事件。

材料四  1990年后,推动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的力量促进了全球化。新的通信媒体已经将世界联系在一起,并推动全球文化的融合。在全球化中,经济的迅速发展导致了环境的恶化、贫富差距加大等问题,这些全球问题需要全球共同解决。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4)依据材料四,说出推动世界密不可分,全球文化融合的动力是什么?结合所学和自身理解,谈谈中国应对全球化给出的方案是什么?

 

(1)新物种的传入,丰富物质生活;外来艺术丰富精神生活;佛教传入,影响中国文化等。任意两点) (2)影响:中国被动开启近代化之路或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器物、制度、思想的发展历程,虽然失败,但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或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开始救亡图存的艰难探索等;具体表述为中国的经济、社会生活、教育等方面发生变化等(任意两个角度) 经济:以张謇为代表的民族实业家,开办工厂,走实业救国之路,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或洋务派发起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兴办军事和民用工业,工业近代化起步等。(任意一点) (3)新航路的开辟或哥伦布发现美洲;殖民扩张或三角贸易、奴隶贸易。 (4)动力:新的通信技术、科学技术的进步。或第三次科技革命,互联网等。“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或要坚持互相尊重、和平互利,合作共赢等。(任意一点,意思合理) 【解析】 (1)根据材料一“从张骞通西域至郑和下西洋,沿着丝绸之路,一些域外的物产,如葡萄、核桃等植物”可归纳出新物种的传入,丰富物质生活;根据“以及胡琴等乐器传入中原地区”外来艺术丰富精神生活;根据“印度的佛教思想等也传入中国”可归纳出佛教传入,影响中国文化等。 (2))依据材料二图文内容“在一片风雨之势中,来自异域的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急速地渗入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并联系所学可知,“异域的急速渗透”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是中国被动开启近代化之路或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器物、制度、思想的发展历程,虽然失败,但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开始救亡图存的艰难探索等;具体表述为中国的经济、社会生活、教育等方面发生变化等。从经济角度,中国人应对的史实有:以张謇为代表的民族实业家,开办工厂,走实业救国之路,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洋务派发起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兴办军事和民用工业,工业近代化起步等。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时期,1492年,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资助下从西班牙起程,横渡大西洋,经过两个多月航行到达今天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他认为自己到达了亚洲的印度,所以称当地居民为印第安人。实际上哥伦布发现了一个原来不被欧洲人所知的新大陆。从16世纪起,欧洲殖民者为补充和增加美洲殖民地的劳动力,他们从欧洲出发,乘船到非洲,携带枪支、杂物等;在非洲通过各种卑鄙的方式掳获黑人后运往美洲,然后把黑奴卖给美洲的种植园主,然后带着满船的金银和欧洲需要的经济作物返回欧洲,因全程呈三角形,故叫三角贸易。这一灭绝人性的行为持续了三百多年,使非洲丧失了难以计数的人口,给美洲提供了大批劳动力,欧洲殖民者大发横财,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4)第一小问动力,根据“新的通信媒体已经将世界联系在一起,并推动全球文化的融合”可归纳出新的通信技术、科学技术的进步、第三次科技革命,互联网等。第二小问,根据“在全球化中,经济的迅速发展导致了环境的恶化、贫富差距加大等问题,这些全球问题需要全球共同解决。”结合所学知识可归纳出“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或要坚持互相尊重、和平互利,合作共赢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伴随着因时而变的改革。

材料一

(1)从材料一任选其中一次改革,说出所示文物图片反映的改革措施。并依据此改革对应的文字材料,概括此改革的历史作用。(不能照抄原文)

材料二  到了19世纪中叶,西方觉得日本与其他东方国家无甚区别,至少同样是经济落后、军事脆弱,注定要成为西方的盘中餐……(日本)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取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德国和美国的榜样……将日本改造成一个令人敬畏的现代化强国的愿望的确实现了。

——摘编自(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三  以康、梁为首的维新派是中国知识分子中的开明分子,面对世界性的现代化潮流和民族危亡而采取了防卫性的、自觉的现代化变革尝试。他们从西方政治学和西方政治制度的角度,力图对中国的政治制度进行变革。……无论如何,戊戌变法为近代中国早期现代化拉开了序幕,这是它在中国历史上应有的地位,不能因其结果的失败而抹杀。

                                        ——摘自周嫦妮《现代化视野中的戊戌变法》

(2)依据材料二、三,概括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的相同点。结合所学,分别说明两次变革对本国历史发展的意义。(不能照抄原文)

材料四

(3)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任选其中一张图表,说出与之有关的改革名称,并运用该改革的相关措施说明图示反映的变化。

 

查看答案

世界政治文明的多元发展,蕴含着宝贵的国家治理经验。

材料一  周以后的秦朝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的分封制。这种帝国结构尽管偶尔也有失误,却一直持续到1912年最后一个王朝被推翻时才告终,该结构包括一个独揽大权的皇帝,一个训练有素有效的官僚机构,一个军用驰道网和北方的长城。所有这些使中国得到了世界上最稳定、最持久的统治。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出自秦朝存续到1912年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名称?从材料所列制度中,找出中央加强对地方控制的制度,将序号填入下表。(三项即可)

材料二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出“民国”取代“帝国”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说明其在“政治制度和思想跃进”方面的意义是什么?

材料三 

(3)依据材料三内容并结合所学,说出“新的政治制度”名称及此制度特点。说明此制度确立对英国的重大意义。

材料四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我们来说,这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经过艰苦努力,目前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的态势正在拓展。实践证明,党中央对疫情形势的判断是准确的,各项工作部署是及时的,采取的举措是有力有效的。防控工作取得的成效,再次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习近平2020年2月23日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

(4)依据材料四和自己的体会,谈一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对此次疫情防控的优势是如何体现的?

 

查看答案

下列是当今世界一些国际组织的标识图案,其中“致力通过多边贸易,实现全球范围内贸易自由化”的国际组织是

A.

B.

C.

D.

 

查看答案

1955年,来自亚洲、非洲的2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印度尼西亚举行了第一次亚非会议,周恩来总理在会上提出著名的“求同存异”方针。这次会议是(  )

A. 华盛顿会议 B. 开罗会议 C. 万隆会议 D. 雅尔塔会议

 

查看答案

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主战场都在欧洲 B. 都是反法西斯战争

C. 都给参战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D. 都以资本主义国家胜利告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