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某老师组织了“以宏观视角看历史”的主题研究课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某老师组织了以宏观视角看历史的主题研究课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赵匡胤当皇帝的第二年,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

“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捕编自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三:钱钟书曾说:文学就说“唐宋”,绘画就说“宋元”,学术思想就说“汉宋”——都数得到宋代。陈寅恪先生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我们的教科书一直说宋代是个“积贫积弱”的时期。“贫”指……贫乏困窘:“弱”指……力量薄弱。

    ——摘编自邓小南《宋朝:一个矛盾的时代》

材料四

   

(l)请你将材料一“朝代更替图”①②补充完整。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太祖为防止“方镇太重,君弱臣强”所采取的治国政策。 

(3)概括材料三中两位学者的共同观点。这与“宋代是个‘积贫积弱’时期”的观点是否矛盾?请说明理由。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与图l相比,指出图2实行的行政管理制度,并分析该制度实行的原因。

 

(l)①西夏,②元朝。 (2)重文轻武。 (3)宋代是一个文化繁盛的朝代。不矛盾,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从宋代国家的政治和军事来看,确实存在积贫积弱现象;但是从宋朝经济文化的发展来看则是商品经济繁荣,文化繁盛的朝代。 (4)行省制度。元朝领土地域面积扩大,秦的郡县制无法管辖更多不同民族,无法满足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实行行省制度是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 【解析】 (l)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先后有西夏和辽,后金灭辽,出现了北宋和西夏、金并立的局面;之后金灭北宋,南宋建立,出现了南宋和西夏、金政权的并立;后蒙古政权灭西夏、金,忽必烈时期改国号为元,建立元朝,元朝灭亡南宋,统一中国。所以①是西夏,②是元朝。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太祖为防止“方镇太重,君弱臣强”所采取的治国政策是重文轻武,抑制武将,提高文官的地位,以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局面重演。。 (3)第一问,依据材料三的内容“文学就说‘唐宋’,绘画就说‘宋元’,学术思想就说‘汉宋’,都数得到宋代”、“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可以得出宋代是一个文化繁盛的朝代。第二问,结合所学可知,这与“宋代是个‘积贫积弱’时期”的观点不矛盾的,因为两者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从宋代国家的政治和军事来看,确实存在积贫积弱现象;但是从宋朝经济文化的发展来看则是商品经济繁荣,文化繁盛的朝代。言之有理即可。 (4)第一问,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2实行的行政管理制度是行省制度。第二问,元朝领土地域面积扩大,秦的郡县制无法管辖更多不同民族,无法满足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实行行省制度是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唐宋两朝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阅读下列材料:

(史料研读)

材料一   从公元6世纪到12世纪,基督教会在西欧确立了统治地位,封建制度下的西欧分裂割据严重,与这段时间相对应的是中国的隋唐宋时期,中国科学技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虔,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改编自史仲文《世界中世纪科技史》

(图文证史)

材料二

(论从史出)

材料三:宋代所造海船,载重量一般有数百石至五千石,最大载重量可达万石。宋代海船设置了水密隔舱,增加了抗沉性和横向强度。船上使用指南针,能准确地辨别航向。

    ——《中国历史》七(下)

(1)据材料一,列举这一时期中国的农业科技发明。 

(2)材料二中两幅图片反映了宋代商业的繁荣。请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其繁荣的具体表现。 

(3)据材料三概括宋代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裁制: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谤引。结果,赢政失败了,刘彻成功了。

    ——顾颉刚《秦汉的方士与儒生》

材料二: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从此,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唐太宗时期,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武则天时期.创立殷试制度,皇帝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考试内容。宋朝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一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明清时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答卷的文体必须分为八个部分,被称为“八股文”。

    ——摘编自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

材料三:科举是中国文明的最好东西,它的突出特征令人钦佩,这一制度在成千年中缓慢演进:但它需要移植一些西方的理念以使之适应变化了的现代生存环境。当今在英国、法国和美国正在取得进展的文官考试制度,是从中国的经验中借鉴而来的。

    ——美国传教士丁韪良《中国环行记》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秦始皇“不要人民读书”和汉武帝“只要人民读一种书”的举措,并概括这两种手段的共同影响。

(2)据材料二,简要梳理中国科举制的主要发展历程,将表格内容补充完整。

朝代

发展状况    

设置进士科

唐朝   

进士科最重要:创立  ②  制度:重诗赋

宋朝

扩大进士录取名额

明清

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答卷文体是“八股文”

 

  ▲   ▲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中“科举是中国文明的最好东西”的理解。

 

查看答案

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_____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都城在上京临潢府:______1206年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他也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查看答案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______,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_________,这是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查看答案

唐朝的手工业发展到很高的水平,闻名中外的_______.造型精美,色彩亮丽;北宋兴起的江西_________,后来成为著名的瓷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