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中指出:“虽有很好的工农群众,若没有相当力量的正式武装,便决然不能造成割据局面。”对材料的准确理解应是( )
A.相当力量的正式武装是造就工农武装割据的先决条件
B.要造就武装割据局面必须要充分发动广大工农群众
C.要造就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D.建立红色政权是实现工农武装割据的前提与基础
民国三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因戴氏身着日本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戴称:“予中华民国人也。”……当戴氏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惶然道:“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这则材料说明了
A. 政治改革的必然性
B. 思想解放的进步性
C. 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D. 国民革命的彻底性
19世纪末,有人题联于京师:“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这里“三军败绩”是指哪次战争中的“败绩”? (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清朝的省级最高行政长官是总督和巡抚,督抚多由满族贵族担任;而从1860年到1864年,汉族官僚 曾国藩组建的湘军集团中先后有21位将领担任督抚。这一变化反映出( )
A.清政府利用湘军来开展洋务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影响清朝军政局面
C.汉族官僚开始掌握中央政权 D.清朝满汉矛盾最终得到解决
下图体现的主题较为准确的是
A. 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 B. 中央王朝与西藏的关系
C.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D. 平定边疆的分裂势力
1751年12月18日,荷兰“盖尔德麻尔森”号商船驶离广州,次年1月3日触礁沉没,据保存的订单估 算,船上所载的中国瓷器大概有22. 5万件。以上材料说明( )
A.广州是当时世界贸易的中心 B.闭关政策未能禁绝海外贸易
C.当时中国出现崇尚洋货风气 D.清朝政府鼓励工商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