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中国的近(现)代化曾受到西方和苏联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的...

中国的近(现)代化曾受到西方和苏联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的学者认为,近代化的产生途径有“内源型”和“后发型”两种,“内源型”指的是西欧国家,其近代化是由生产力发展受阻而产生了变革社会制度的需要。“后发型”指的是亚、非、拉大多数国家,其走向近代化的途径不是来自于内部因素,而是受到外部的刺激之后进行的“回应”和“学习”。

(1)结合所学知识,以英国和中国的具体史实,对“内源型”和“后发型”加以说明

材料二:

(2)某同学在学习苏联现代化模式时,写下了“曾经辉煌终究遗憾”的标题,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个标题的理解。

(3)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我们“认真学习苏联的先进经验”的具体表现。

 

(1)英国:封建君主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因而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最终确立起资本主义制度; 中国:随着两次鸦片战争的爆发,中国的国门被打开,中国人开始了向西方学习的近代化过程,开展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 (2)辉煌:苏联实施两个五年计划后,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或1937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遗憾:苏联模式的弊端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3)表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或一五计划)、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或三大改造) 【解析】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属于“内源型”,中国属于“后发型”。在英国,封建君主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因而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最终确立起资本主义制度;在中国,随着两次鸦片战争的爆发,中国的国门被打开,中国人开始了向西方学习的近代化过程,开展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上台后,放弃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的做法,重点发展重工业。于1928年开始,苏联实施两个五年计划后,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或1937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苏联模式创造了辉煌。苏联模式的弊端最终导致苏联解体。苏联模式又留下重大遗憾。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建立不久,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只好“认真学习苏联的先进经验”。具体表现有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或一五计划)、实现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或三大改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汉、唐、宋是中国历史三个重要时期。请你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写出材料中A点的名称。这条路在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有何地位?

材料二: 唐太宗和唐玄宗前期的统治

(2)根据材料二归纳唐太宗和唐玄宗前期统治措施的共同点及带来的积极影响。

材料三:美国密歇根大学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公元960年宋代兴起,中国好像进入了现代,一种物质文化由此展开。货币之流通,较前普及。火药之发明,火焰器之使用,航海用之指南针,天文时钟,鼓风炉,水力纺织机,船只使用不漏水舱壁等,都于宋代出现。”

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中国学者余秋雨也曾说过:“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中国作家唐欣则出版了《我愿意活在宋朝》的大作。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你觉得汤因比、余秋雨、唐欣等人喜欢宋朝的原因有哪些?

(4)综上所述,汉、唐、宋对我国今天国家的发展有何启示?

 

查看答案

两次世界大战是人类的浩劫。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后的括号内正确的填“正确”,错误的填“错误”,并加以改正。

(1)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是三国同盟的形成。( )

改正:

(2)二战中标志着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事件是华盛顿会议。(  )

改正:

(3)发动两次世界大战,均以失败告终的国家是德国。( )

改正:

(4)《联合国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 )

改正:

 

查看答案

下图呈现的是两国关系重大的变化,这两国是(  )

A.中国和日本 B.中国和美国 C.日本和美国 D.中国和英国

 

查看答案

习近平主席在《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书中强调,人类只有一个家园,没有哪个国家能独立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下列与此相关的内容有(  )

①全球气候变暖    ②人口过快增长    ③水资源缺乏      ④公共卫生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世界贸易组织的职能主要是制定和规范多边贸易协定、组织贸易谈判、解决贸易争端等,这反映出世界贸易组织(   )

A. 冲击了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 B. 推动看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C. 促使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出现 D. 消除了对世界和平的威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