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道路自信源自于道路开辟和道路创新,关系着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人民幸福。近代中国面...

道路自信源自于道路开辟和道路创新,关系着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人民幸福。近代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探索救国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840年开始,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蹒跚地步入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中的“脱出常轨,改道变形”是指中国逐步沦为什么社会?“在炮口的逼迫下”,19世纪末清政府被迫与侵略者签订了哪一不平等条约?

材料二  地主阶级的一部分开明人士很早就意识到了中国的危局,一部分人开始睁眼观看世界……以曾国藩、李鸿章为首的封建大吏着手开始由上至下的改良,购买西方先进的武器提高国防能力,但是他们始终没有触及封建体制的改变,始終维护着封建阶层的利益核心。

(2)材料二中曾国藩、李鸿章等人为维护“封建阶层的利益核心”发起了哪一运动?其结果如何?

 

材料三  资产阶级上层改良运动主要由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倡导,(却)以下跪的方式祈求改良,最终由于触碰了封建统治阶层核心利益和统治体制而夭折。以孙中山为首的下层资产阶级的暴力革命派,夺取了国家政权,却因袁世凯称帝断送了建立共和国的伟大主张。

——摘编自《浅论近代中国道路选择的曲折性》

(3)材料三中的“改良运动”“暴力革命”分别指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暴力革命”的果实尽管被“断送”,但仍有哪些积极意义?

材料四  这是一声砸向旧世界的锤头撞击,和着十月革命的惊天霹雳。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红船发力,锻造出一个民族驶向复兴彼岸的航迹。

——《信念永恒》

(4)“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红船”是指哪一事件?该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5)根据上图回答问题,A阶段“第一次国共合作”取得的两大成果是什么?请写出“十四年抗战”的起点及终点。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 (2)洋务运动 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3)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积极意义: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大门。 (4)中共一大的召开 意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5)创建黄埔军校;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起点:1931年九一八事变; 终点:1945年日本签署投降书。 【解析】 (1)依据材料一“从1840年开始,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蹒跚地走入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一中的“脱出常轨,改道变形”指鸦片战争后,签订《南京条约》,中国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世纪末,清政府在炮口的逼迫下与侵略者签订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2)根据材料二“地主阶级的一部分开明人士很早就意识到了中国的危局……以曾国藩、李鸿章为首的封建大吏着手开始由上至下的改良,购买西方先进的武器提高国防能力”并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60年代—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李鸿章、曾国藩等掀起了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但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再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3)依据材料三“资产阶级上层改良运动主要由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倡导”“以孙中山为首的下层资产阶级的暴力革命派,夺取了国家政权”及所学可知,材料中的“改良运动”是戊戌变法;“暴力革命”指辛亥革命。作者认为“暴力革命”的果实尽管被“断送”,仍有积极意义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的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4)依据所学可知,材料四中“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红船”是指中共一大的召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通过了中共第一个党纲。确定了党的名称、奋斗目标、中心工作、成立中央局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5)第一小问,依据示意图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A阶段“第一次国共合作”取得的两大成果是:创建黄埔军校;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正式建立。在苏联和中共的帮助下,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了黄埔军校,培养出大量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推翻封建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经过浴血奋战,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知,“十四年抗战”的起点:1931年九一八事变;终点:1945年日本签署投降书。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是为“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也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中国抗日战争经历了14年艰难曲折的斗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是国家精神和民族品格的体现。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文字篇)

材料一  中华民族有三道“长城”,第一道长城是秦始皇时期修建的防御工事“万里长城”,第二道“长城”是汉字……

——林语堂《如何理解中国人》

(1)我国最早的文字是什么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何时?秦始皇对汉字的发展有何贡献?说出秦长城的起止点。

(思想篇)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

——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2)材料二反映了这一时期在思想学术领域出现了怎样的局面?哪家学说为秦朝建立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秦始皇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

材料三  (汉武帝)及其近臣们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周到等等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3)说出孔子的思想核心主张是什么?汉武帝将“儒术”扩展并延长的举措?

(艺术篇)

(4)结合下图指出此作品的名称,说出它的作者是东晋的哪位书法家?

(人物篇)

材料三

在历史发展的星河中,有无数闪耀着时代光辉的杰出人物,挺起了骄傲的民族脊梁,奏响了时代发展的最强音,铸就了民族复兴的“万里长城”!

——摘自新浪博客

 

(5)分别说出材料三所列3位人物“挺起民族脊梁,奏响时代发展最强音”的典型事例。

 

查看答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规模空前的反法西斯战争,以法西斯势力的彻底失败而告终。下列史实与结论的搭配,哪一项是法西斯彻底失败的主要原因(  )

A.斯大林格勒战役——二战的转折点

B.诺曼底登陆——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C.雅尔塔会议——协调了盟国战胜德日法西斯的步伐

D.《联合国家宣言》发表——正义力量的联合

 

查看答案

二战后,美苏战时同盟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如下图),其开始标志是:

A. “铁幕”演说发表

B. 北约组织建立

C. 杜鲁门主义出台

D. 华约组织建立

 

查看答案

在近代一些大国先后崛起,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与特色标题“先声夺人称大国”、“手伸五大洲”、“亚洲诸国的梦魇”、“后发制人称霸世界”所指国家对应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法国,俄国,英国,德国 B.西班牙、葡萄牙,英国,美国,德国

C.英国,俄国,美国,德国 D.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日本,美国

 

查看答案

有位西方学者把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形势描述为“从和平走向战争”。下列能反映这一特点的是

A.经济危机的爆发、持续

B.德日建立法西斯政权

C.成立国际联盟

D.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和瓦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