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民族复兴,中国之梦 材料一…如果没有甲午战争的失败,就不会激起中国这样迅速地奔跑...

民族复兴,中国之梦

材料一…如果没有甲午战争的失败,就不会激起中国这样迅速地奔跑。……这次战争确实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它的意义就在于激发了全民族的觉醒,一种要求改革和进步的觉醒、富强意识的觉醒、爱国主义和自救的觉醒。

——戴逸《甲午战争深刻影响世界历史》

材料二“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玄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怪,因

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来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农村包围城市表面看起来很怪异,实际上却有很多精妙之处,它在当时促使中国革命的成功,在当今社会同样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井冈山道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材料四“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实现四个现代化,大幅度地提高目前落后的生产力,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与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革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维方式。”

材料五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必须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先进社会制度……必须符合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勇于改革开放,让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始终充满奋勇向前的强大动力。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上的报告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甲午战败带给中国人的伤痛是什么?为什么说这次战争“激发了全民族的觉醒”,请用史实说明。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之后,中国社会的“变”与“不变”最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

(3)井冈山道路的开创者是谁?这条道路的“精妙之处”在哪里?

(4)据材料指出“战略”转变后党的工作重心是什么?“大幅度地提高目前落后的生产力”的有效方法是什么?

(5)中国共产党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有哪些成功实践?请举两例。

(6)综上所述,谈谈你对中国梦的认识。

 

(1)甲午战败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这场战争激发了全民族的觉醒,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领导了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2)变: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不变: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或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3)毛泽东。从国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的相结合(写一点) (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或经济建设)。实行改革开放。 (5)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农村经济大发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增强了企业的活力;对外开放的实施,推动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港澳顺利回归;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等。(言之有理即可,写两点) (6)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等。(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 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如果没有甲午战争的失败,就不会激起中国这样迅速地奔跑。……这次战争确实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它的意义就在于激发了全民族的觉醒,一种要求改革和进步的觉醒、富强意识的觉醒、爱国主义和自救的觉醒”可知,甲午战败带给中国人的伤痛是,甲午战败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这场战争激发了全民族的觉醒,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领导了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2) 根据所学和材料二“……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可知,有变化的地方是,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不变的地方是,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3) 根据所学和材料三“农村包围城市……有很多精妙之处,它在当时促使中国革命的成功……”可知,毛泽东创立了这条道路。这条道路的“精妙之处”在于,它是从国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的结合。 (4) 根据所学和材料四“……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可知,这就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根据所学和材料四“……多方面地改变与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革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维方式”可知,方法就是实行改革开放。 (5) 根据所学和材料五“……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先进社会制度……必须符合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勇于改革开放,让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始终充满奋勇向前的强大动力”可知,成功经验有,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农村经济大发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增强了企业的活力;对外开放的实施,推动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港澳顺利回归;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等。 (6) 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实现中国梦,我们应当这样做,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欧洲的联合

材料一笫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人一边哀叹欧洲衰落了,一边思考欧洲向何处去的问题。整个20年代,有关欧洲统一的文章、著作、杂志在英、德、法等国相继出版,呼吁建立欧洲合众国。如挪威生物学家弗里约夫·豪森在给美国总统威尔逊的信中说:“在所有欧洲国家联合在欧洲合众国旗帜下之前,欧洲的持久和平是不可能的。”当欧洲联合的呼声在民间日趋高涨之际,法国总理白里安于1929年在国联大会上提出了以法、德和解为基础的“欧洲联邦”计划…然而,他的欧洲联合方案提出后,其他欧洲国家都态度冷漠,甚至表示反对。最后,“欧洲联邦”计划不了了之。

——摘编自陈乐民《欧洲观念的历史哲学》

材料二(二战后)欧洲传统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沦为二、三流国家。美、苏以欧洲为主战场的“冷战”,更使欧洲人民终于意识到再也不能发生欧洲人打欧洲人的战争了。

                                            ——摘自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必修Ⅱ》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白里安“欧洲联邦”设想提出的背景。

(2)比较材料一、二,分析二战后的欧洲面临的局势比一战后的局势有了怎样的新变化?此后,在20世纪60年代和90年代,欧洲人在推进欧洲联合进程中的两个重要步骤是什么?

(3)欧洲的联合反映了当今世界发展的哪些趋势?

 

查看答案

南方经济的发展

材料 魏晋南北朝及隋唐之时,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南方经济有了巨

大的发展,经济重心开始南移,逐步进入南北经济并驾齐驱的局面。其主要原因一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人口大量南迁,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技术和文化知识,从而大大推动了南方经济的发展。二是隋唐时期国家统一促进了南北经济的发展,大运河的开凿,把南北经济联系起来,在这个基础上,黄河和长江两大领域的经济齐头并进。三是在南方进一步开发的过程中,各族人民密切交流,互相学习,促进了民族交融,也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两宋之时,中国古代经济发展重心,已南移于东南,即长江以南的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和江西。这一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南方战祸较少,相对安定;二是南方政权的统治者,为了保存和增加实力,比较重视发展生产。

         ——摘编自谢琳《重心渐南移,经济共腾飞一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研究》

(1)依据材料对以下表述做出判断:直接从材料得出的,在括号内填写“正确”;违背材料所表达意思的,在括号内填写“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的,在括号内填写“未涉及”。

①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开始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

②国家统一是魏晋南北朝、隋唐至两宋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  )

③南方经济的发展使得南方人口迅速增长,也促进了民族交融现象的发展。(  )

④两宋时期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海外贸易的收入大幅度增加(  )

(2)两宋时期,在市民生活和商业贸易方面各有哪些创新表现?

 

查看答案

二战后,联合国的成立反映了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下列有关联合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成立联合国组织是在雅尔塔会议上正式提出的

B.《联合国家宣言》的制定标志着联合国正式成立

C.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

D.联合国的活动范围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领域

 

查看答案

苏德战争初期,德国的闪击战使苏联陷入不利局面。但苏联每年制造出4万架飞机、3万辆坦克、12万门大炮和15万挺机枪,最终扭转劣势取得战争胜利。这表明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

B.苏联模式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C.苏联的政治经济体制日益僵化,工农业生产比例失调

D.苏联的改革解决了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

 

查看答案

电视片《大国崛起》说到:“受牛顿定律的影响,…更多的人开始建立这样一种世界观:既然物质世界有着如此的自然规律,那么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中,也应该有类似的规律存在”。这说明牛顿的学说

A.标志着近代科学的产生 B.打破了千百年的神创论

C.揭示了万有引力的奥秘 D.为启蒙运动提供了条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