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宋代诗人分布示意图如下:据此两张示意图的变化可推知( )
A.科举制的影响不断扩大 B.经济重心南移趋势增强
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 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汉武帝时期,汉政府重视并强化监察制度,何武奉皇帝之名巡视荆州,发现南阳张忠凭借权势,政行不循法规,贪赃数目巨大,何武掌握证据后检举张忠并报告大司农,据此判断,何武的官职是( )
A.御史大夫 B.刺史 C.司隶校尉 D.太尉
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 )
A.井田制度逐渐完善 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
C.秦人甘于为国奉献 D.中央集权发挥效应
河姆渡遗址共有四个文化层,相互叠压、内涵丰富,堆积层厚达4米。第四文化层,发现大量以稻秆、 稻叶、稻谷及稻壳混合的堆积物,出土了大量的木板的木桩。其中遗址出土的木板木桩有助于我们了解河姆渡人( )
A.河姆渡人成熟的耕作技术 B.河姆渡人先进的生产工具
C.河姆渡人精巧的房屋建造 D.河姆渡人丰富的生活娱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常听人说,“中国自秦以来二千年的政体,是一个君主专制黑暗的政体”……但却绝不是历史的真相……就政府组织政权分配的大体上说,只有明太祖废止宰相以下最近明清两代六百年,似乎接近君主专制……
——钱穆
(1)据材料一指出哪些朝代最接近君主专制?请列举一史实说明之。
材料二 明初,社会安定,国力雄厚。1405-1433 年,明政府先后七次派郑和下西洋。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
(2)据材料二,指出郑和能够七下西洋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反清力量,政府曾严厉海禁,“片板不准下海”。后来, 清政府又进一步规定:只允许外商在广州一处进行贸易,外商的活动,必须由政府指定的商人“管束稽查”。
——岳麓版《中国历史》
(3)对比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政府对外政策有何变化? 这一变化给中国历史发展带来了什么消极影响?
材料四 在清朝辽阔的疆土上,生活着汉、满、蒙、回、藏等五十多个民族。清朝在边疆地区,分设机构,进行有效的管辖。清朝的统一,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使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清朝为了加强对西藏、新疆边疆地区的管理,分别设置了什么机构?
西藏: 新疆:
(5)当前,我国边疆地区也面临主要来自日美等外来势力和台独等分裂势力的威胁。根据材料及历史经验。你认为我国应该如何应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材料二 明朝举子看榜图
材料三 故宫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下图),在…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材料四 乾隆帝时,朝中大臣胡中藻写的诗中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之句,乾隆帝看了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居心?”结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杀,祸及师友。
(1)归纳材料一反映的官制有何变化?
(2)材料二、四反映的是明清统治者为加强君主专制采取的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共同影响是什么?
(3)材料三中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位皇帝设立的哪一机构?
(4)综合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政治发展的什么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