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商鞅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农耕、军功、法治、集权四大方略。具体而言就是以重农主义为取向的农耕政策,以国家主义为取向的集权政策,以平民主义为取向的军功政策,以法治主义为取向的以法治国方略。
——摘编自叶自成《商鞅的创新精神与秦国对大国的超越》
材料二 孝文明知鲜卑游牧故习,万不足统治中华,又兼自身深受汉化熏染,实对汉文化衷心钦慕,乃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气呵熟,使其整体的汉化。
——钱穆《国史大纲》
图片上的历史
材料三 作坊里的日本人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在国弱时,他们谦卑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地在作坊里加班加点消化,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在技能上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其不意地创造神话。
——陈冰《作坊里的日本》
材料四 罗斯福在新政时期实施了美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公共工程”计划,以缓解当时的失业贫困和生产萎缩的严重压力。1935年初,成立公共工程振兴局,主持建设公共工程,从1935年到1941年平均每月用工达211.2万人,耗资113亿650万美元,兴办了25万个工程项目。
——摘编自常运生、可风《略论罗斯福新政时期的“公共工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回答,商鞅是如何推行“以平民主义为取向的军功政策”和“以法治主义为取向的以法治国方略”的?
(2)根据材料二中,要研究的历史主题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回答,你是如何理解作坊里的日本人在近代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这些话的?
(4)根据材料四,概括罗斯福新政时期兴办的“公共工程”有哪些特点?
(5)通过对以上材料和问题的探究,你认为决定改革成败的因素有哪些?
“一带一路”推动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入了互联互通走深走实的新阶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史学研究者在评价丝绸之路时称:“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它把黄河文明、恒河文明、两河文明和希腊文明等诸多人类文明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联在了一起,被喻为世界历史展开的主轴。”
材料二 丝绸之路上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之间两千多年的交往历史,恰恰正是文化交往融汇的历史;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共享和平、共同发展也正是古丝绸之路留给我们的宝贵启示:同时,更是“一带一路”建设所遵循的文化共识与灵魂。
——杨林《以丝绸之路文化精神彰显中华民族文化自信》
材料三 踏着串串悠长的铃声,一支支驼队驮着中原丝织品、服饰、铜镜、瓷器、茶叶去了,驮着造纸术、冶铁术、灌溉术去了。穿过大漠茫茫的风沙,一支支驼队驮着皮毛、琥珀、苜蓿、石榴来了,驮着佛经、乐器、杂技艺术来了。这条丝绸之路,穿过岁月的风尘,永远镌刻在人类文明的史册。
——《二十五史详解》
材料四 可以说中国“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堪称人类历史上第二次地理大发现,它的最大历史意义在于它又将地球翻转了过来,令我们看到了已经沉睡了500年的欧亚大陆,更重要的是,中国又回到了最显眼的地方。
——中国日报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回答,“主轴”展开的起点是在什么时期的什么地点?请你写出其中的“恒河文明、两河文明”中的标志各有哪些?
(2)材料二中,“丝绸之路上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之间”所遵循的“文化共识与灵魂”有哪些?
(3)材料三中,“人类文明的史册”在镌刻时表现出的特点有哪些?你认为古代中国最早发明“造纸术”追溯到什么时期?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回答,你是如何理解“中国‘一带一路’的构想堪称人类历史上第二次地理大发现”这句话的?
(5)通过对以上材料和问题的探究,你有哪些感悟和反思?
下表是《1937年各大国国民收入与国防开支的比例》,可用于研究
| 美国 | 英国 | 法国 | 德国 | 意大利 | 日本 |
国民收入(亿美元) | 680 | 220 | 100 | 170 | 60 | 40 |
国防开支所占比例(%) | 1.5 | 5.7 | 9.1 | 23.5 | 14.5 | 28.2 |
A.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C.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原因 D.第二次世界大战策源地的形成
19世纪中期的一部著作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论证了被剥削的无产者不断壮大,将用暴力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未来属于工人阶级。这部著作是( )
A. 《人权宣言》 B. 《共产党宣言》 C.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D. 《联合国家宣言》
下面年代尺提供的时间段与20世纪三次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密切相关。下面④处应该填写的是
A.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 第二次世界大战
C.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D. 两极对峙格局
“建立组织”是资源共享、凝集力量的有效方式。当今“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的世界性的国际组织是
A.联合国 B.世界贸易组织 C.欧洲联盟 D.世界卫生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