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的世界秩序在战争后重建、发展 材料一 20世纪...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的世界秩序在战争后重建、发展

材料一 20世纪以来接连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下表是这两次世界大战的信息统计: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两次世界大战的共同点。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进行当中,美、英、苏等一些主要反法西斯国家,在同德、意、日法西斯作战的同时也在思考一个问题:怎样才能避免世界大战再度爆发。经过反复协商,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在雅尔塔会议上正式作出了战后成立联合国的决议。

——摘编自《联合国风雨六十年》

(2)根据上述文字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联合国成立的背景。

材料三

(3)依据材料三中的示意图并结合所学,任选其中一幅,谈谈你对二战后世界格局的认识。

 

(1)共同点:(任意3点即可) ①持续时长;②参战国家多;③涉及人口多;④经济损失大;⑤伤亡惨重。 (2)背景:(答出任意2点即可,其它分析、言之成理即可酌情赋分) ①反法西斯国家的团结协作;②要避免再度爆发世界性的大战;③大国之间的合作协商。 (3)认识:(选图陈述认识。参考《2020中考复习指南·历史》P115“时代特征”下的政治表现) 图1:(答出相关意思即可得分) ①二战后初期形成美苏两分天下的雅尔塔体制,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 ②美苏双方互相敌对,进而发展为两大集团的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形成,给世界和平与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图2:(答出相关意思即可得分) ①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西欧的联合、日本的崛起、中国的振兴和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两极格局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 ②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 【解析】 (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表格可知,从表中可以看出,两次世界大战的共同点有,持续时长,参战国家多,涉及人口多,经济损失大,伤亡惨重。 (2)根据所学和材料二“……美、英、苏等一些主要反法西斯国家……怎样才能避免世界大战再度爆发。经过反复协商……”可知,在二战中,反法西斯国家有团结协作精神,并且希望能避免再度爆发世界性的大战,愿意为世界和平进行合作协商,于是,决定建立联合国。 (3)根据所学和材料三图片可知,此问相对开放,回答符合下列要点即可,如, 如选择图1:这是美苏对抗,只所以出现这咱情况,是因为,二战后初期形成美苏两分天下的雅尔塔体制,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同时,美苏双方互相敌对,进而发展为两大集团的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形成,给世界和平与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如选择图2:这体现了多样化趋势,只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西欧的联合、日本的崛起、中国的振兴和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两极格局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1861年曾国藩创建“安庆内军械所”仿制洋枪洋炮开始,到1890年创办湖北枪炮厂为止,洋务派先后创办了 19个兵工厂。这些军事工业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近代机器工业,它是中国现代工业的起步。其所训练的人才均为日后中国工业发展的生力军。

——摘自章开沅、朱英《中国近现代史》

(1)材料一体现了洋务派的什么主张?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材料二

(2)A、 B、 C三幅照片展现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的改革发展之路,请参考A图示例,从 B、C图中任选一幅,结合所学,说出与照片场景相关联的历史事件及其意义: 

A图事件:土地改革

历史意义: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身获得土地;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材料三 几千年前,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就秉持“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精神,开启了缔造中华文明的伟大实践。自古以来,中国大地上发生了无数变法变革图强运动,留下了“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等豪迈宣言。正是这种“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变革精神,使中华文明成为人类历史上唯一一个绵延5000多年至今未曾中断的灿烂文明。

——摘自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8年12月18日)

(3)习近平在上面的讲话中指出中华民族以怎样的精神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4)从上述三则材料中任意选取一例,谈谈你对这种精神的认识。

 

查看答案

中华文明之脉的载体

文字的起源

材料一  文字发明以前的口头知识不利于传播和积累,原始人类使用了结绳、刻契(刻符号)图画的方法辅助记事。传说文字起源于仓颉造字……从历史的角度看,汉字系统不可能是由一个人发明的,仓颉应该是在汉字的搜集、整理、统一上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所以被认为是汉字的创造者。

——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组成果集《我们的文字》

(1)依据材料一,从文字起源传说中,提取较为可信的历史信息。

文字的演变

材料二 

(2)请你参考“木”字的演变特点,写出A、B两处对应的汉字。通过体验,你认为甲骨文与今天的汉字存在怎样的联系?

文字的载体

材料三 

 

 

考古学家在陕西西安、甘肃天水和敦煌等地多次发现了西汉时期的麻纸,有的纸上面还有文字和地图。但这种纸质地粗糙,使用不便。蔡伦在此基础上改进工艺,扩大造纸原料,使纸的质量和产量有了很大改进和提高。此后,纸的使用日益普遍,纸逐渐取代简帛,成为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

 

 

(3)依据材料三,指出中国使用纸作为书写材料至迟出现在什么时期?结合所学知识,说出“纸逐渐取代简帛,成为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的意义。

文字的力量

材料四  汉字是中华各民族各地区共同使用的交流工具。汉字对中华文化、中华民族、对几千年的中国政治等方面的贡献值得引起高度关注……如果没有一种通行的文字,中央政令不能通行全国,中国将分成多个国家……我国是多民族统一的大国……我们这个综合国力来自多民族的统一大国,汉字是不可缺少的联系纽带。

——任继愈《汉字为中华民族立了大功》

(4)阅读材料四,在秦统一全国后,秦朝“通行的文字”是什么?并依据材料,分析文字统一的作用。

 

查看答案

20世纪20年代以前,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论到现实的过程。下列各项,标志着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是

A. 欧洲工人运动的兴起

B.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 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

D.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查看答案

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变化。议会在列举了詹姆士二世的种种专横统治之后,重申人民的基本权利,并肯定了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1689年10月,议会通过了

A.《权利法案)

B.《王位继承法》

C.《独立宣言》

D.《人权宣言》

 

查看答案

《全球通史》中提到:“虽然向美洲种植园提供的奴隶约在1200万至2000万人之间,但非洲损失的人口据估计却是这人数的4倍。”这一说法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发现”美洲 B.奴隶贸易 C.殖民争霸 D.朝贡贸易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