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是某同学整理的一份历史笔记①处应该是
A.《千金方》 B.《唐本草》 C.《伤寒杂病论》 D.《黄帝内经》
唐朝诗人李白的诗句“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涉及到的战役是
A.赤壁之战 B.官渡之战 C.夷陵之战 D.荆州之战
都江堰在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深淘滩,低作堰”是都江堰的治水名言,这一著名水利工程的主持建造者是
A.大禹 B.郑国 C.李冰 D.李斯
如图为西周时期著名的青铜器——宜侯夨(cè)簋(guǐ),簋内底有铭文120余字,大意是周康王册封夨为宜侯,赏赐给他土地、奴隶和弓矢等。为此,夨受赏后称颂周王的美德,特铸此器以资纪念。这件文物可以用来印证西周的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宗法制
在下列图片中,能够反映出我国黄河流域半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某历史社团开展大运河考察活动
(手绘示意图)
材料一 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是在已有天然河道和古运河基础上开凿的。它利用黄河自然地形趋势,贯通不同水系之间的水陆交通,成为连接富庶经济地区与国都的纽带.
(1)依据材料一,将手绘地图补充完整;并说出隋朝大运河的特点。
① ;② 。特点:
(文献探究)
材料二 元代定都北京,为巩固国军统治和对南方粮食、货物的需求,先后开通了会通河、济州河和通惠河等河道,对隋朝大运河进行裁弯取直,改进后的大运河会长1794:公里,较隋朝大运河缩短了约700公里.
——摘自景萌《大运河历史演变及运河古桥分析》
(2)依据材料二,说出元朝运柯对比隋朝大运坷的变化;指出元朝运河开通的目的。
(实地考察)
材料三 2014年中国大运河加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机其中包括北京段的两处遗产、两处河道。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部分〉
①它促进了中国南北物资交流和领土的统一管辖.
②反映出中国人民高超的智慧、决心和勇气,以及东方文明在水利技术的杰出成就.
③大运河直到今天仍发挥着重要的交通、运输、行洪、灌溉、输水等作用。
考察地点 | 简介 |
地点一:澄清主闸、澄清中闸 | 为调节水位落差,元代在通惠河什刹海段,设直澄清上闸与澄清中闸,通过在两闸间放水、充水、调节水位,提高运河航运效率.这标志我国水利工程技术已达到相当高水平。 元代运河上的闸与桥不分离,澄清上闸即万宁桥,如今万宁桥依然保留交通功能,见证川流不息的车流和行人。 |
地点二:通惠河通州段 | 元、明、清三代京城的粮食、古建木材等经大运河通惠河进京。 清末漕运废弃后,此段河道就用作北京城内排水行洪的水道。现部分河道已改为北京城市景观河道,通州区将疏挖整治通惠河河道、完善绿化工程,未来将打造国际化滨水景观岸线。 |
(3)结合材料三,任选1条评委会评价,从大运河北京段遗址、河道考察中,为其找出证据。
示例:澄清上闸、澄清中闸的复闸技术,证明了我国古代先进的水利技术。
(活动延伸)
材料四 北京市提出构建“一河、两道、三区”的大运河文化站发展格局,“一河”即以大运河北京段为轴钱,建设大运河文化带.“两退”即全线滨河绿道和重点游船通航河道.“三臣”即运河文化展示区、运河生态景观区和疏解整治提升!!:
——原载2019年12月5日新华网
(4)依据材料四,针对北京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提出合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