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社会群体的兴衰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迁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中国开始出现采用机器开采的煤矿。由于以往在中国设立的外资企业所需要的煤矿主要从欧洲、日本等地远道而来,价格十分昂贵。为此,他们迫切需要在中国兴办煤矿,以节约生产成本和获取更多的利润,西方列强规划了一批煤矿城市。煤矿的兴起带动了一批相关产业的创办,形成了产业集聚效应。所有这些都带动了 人口的增长和聚集,最终形成了煤矿城市。
——摘自陈锋《中国经济与社会评论》2012年卷
材料二 19世纪末,严复在《论世变之亟》一文中对于中西文化的异同作了比较总结,由严复的这一比较开先河,后来出现了大量该样体系化的著作,如杜亚泉的《静的文 明与动的文明》、陈独秀的《东西民族才艮本思想之差异》、李大钊的《东西文明艮本之异点》等文章和梁簌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等。这些都从文化的深层突破了“中体西用”的思维框架,逐步将人的文化革新视作整个中华民族振兴的根本前提,最终发出更新价值体系的时代要求。
——薛子燕《新文化运动时期(1915-1924年)的价值观重建》
材料三 许多人是终日与休戚相关利益的同学同在救亡运动中努力,因为还要在课外干救亡工作,她们是很忙的,茶房常常进来通知“某某先生找”,“有个条”什么的。她们真是很少有时间留在自己的卧室里静养多时的。七七事变后,许多女学生奔赴抗战前线或去了革命圣地延安,如浦安修、杨淑英、袁景馥、杨倩华等,也有许多学生到大后方从事地下工作或统一战线工作,积极参加大后方的抗日运动。
——摘自麻星甫《一二.九运动中的北平师范大学女学生》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釆用机器开釆煤矿与哪一历史事件直接相关?并归纳中国煤矿城市形成的原因。运用所学知识,列举一个宋朝时的城市并指出其在经济方面的成就。
(2)据材料二,指出严复、陈独秀等人的文章主题是什么?这些文章的特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文章作者的社会群体行为对时代的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二·九运动的背景和性质。这场运动对学生有何影响?
(4)综上所述,新兴社会群体的崛起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另举一例加以论述。(中外史实皆可)
下图是小米同学绘制的世界历史发展进程图。对它的理解准确的是
A.封建专制是人类社会的必经阶段 B.生产力与政治文明的发展存在内在联系
C.世界的发展必然引起文明的冲突 D.科技创新与进步是人类政治斗争的结果
有学者在分析世界货币战争时认为,美元的这把头号交椅坐得并不安稳,未来的选择 之一就是由区域货币来充当全球货币,这种构想下欧元会继续做大,亚元区会呼之欲 出,这两个货币区的成长都会挤占美元区的空间。该学者认为
A.美国已跌下世界第一强国神坛 B.欧洲的联合挑战了美国政治霸主的地位
C.区域集团化会制衡美国的霸权 D.世界建立了公正合理的政治经济新秩序
斯大林认为,如果将用来购买汽车和机器的资金用来购买布匹,苏联就会在用新技术武装起来的资本主义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状况。因此,苏联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针锋相对建立经互会
C.与中国结成同盟 D.掀起农业集体化运动
时殷弘说:“冷战时期美苏关系的终极性质是超级大国竞争。数十年的核军备竞赛以 其恶性循环加剧了冷战,但也控制了冷战,因为它确立和维持了 ‘恐怖平衡’,使得美苏两国因为惧怕互相毁灭而努力防止它们之间爆发直接军事冲突。”上述材料可作为冷战的
A.背景 B.过程 C.性质 D.影响
巴黎和会上,英国首相劳合斯乔治对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说:“小心点!俄国布尔什维 克已经革命成功,整个欧洲的反叛情绪在高涨,别把德国逼到布尔什维克主义那边去!” 劳合·乔治强调的是
A.避免一战后的德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 B.反对对德国进行任何程度的惩罚
C.在欧洲、西亚和非洲建立新国际秩序 D.维持欧洲大陆各传统势力的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