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以高速公路为代表的交通建设可在某种程度反映一个国家的科技和经济发展水平。阅 读材...

以高速公路为代表的交通建设可在某种程度反映一个国家的科技和经济发展水平。阅 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上最早的高速公路出自德国,于1931年建成。同时,德国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认识到汽车交通的重要性,高功能的汽车专用道路网在军事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当时以积极进行军备扩充的交通现代化为基本国策的德国,为解决1929年因大恐慌造成的失业救济这个严竣的社会问题,从1933年开始,着手制定以柏林为中心,通往各个边境的辐射式道路以及与之连接的环形道路,总计7500公里的庞大高速道路网建设计划。

——聂兆芹《世界主要国家高速公路建设的历史回顾与现状》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美国提出了建设纵贯全国连接各州的州际国防公路战略构 想,罗斯福总统为建设公路,从国家财政增拨了大量经费。1956年国会通过的《联邦资助 公路法案》公布了前所未有的公共工程:建立全国州际和国防高速公路系统。艾森豪威尔 在德国目睹了高速公路上部队高速移动的情景,认为建设州际公路是提高军队机动性的决 定性因素,因而大力支持该法案。此后经40余年不懈努力,终于建设完成了7.7万公里的州际高速公路系统,这个系统支撑着这个世界强国的经济繁荣和国民的荣耀。

——摘编自刘瑞波、赵宁《欧美国家高速公路融资模式及其借鉴》

材料三  公路智能交通系统(ITS)是一个以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为交通参与者提供多样服务的交通运输服务系统。美国政府要求将ITS的发展与建设纳入各级政府的基本投资计划之中,大部分资金由联邦、州和各级地方政府提供。日本走政府与民间企业相互合作的道路,如车辆信息通讯系统(VICS)的运作方式极大地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 加速了日本ITS的开发与应用。

——摘编自陈桂香《国外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情况》

(1)据材料一,归纳德国最早发展高速公路的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哪一汽车 生产技术也刺激了高速公路的发展?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总统修建公路的最迫切的 原因是什么?并分析二战后美国高速公路得以发展的有利因素有哪些?

(3)据材料三,指出美国和日本在发展IT9的方式上有何不同?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世界高速公路发展历程给你的启示。

 

(1)经济大危机时期。福特发明的汽车流水线的生产技术。(2)缓解工人的就业压力。美国经济持续繁荣发展。(3)美国是各级政府的基本投资计划之中,大部分资金由联邦、州和各级地方政府提供。日本是政府与民间企业相互合作的道路。(4)科技发展的重要性,高速公路发展能够改变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能够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解析】 (1)第一问,根据材料一“世界上最早的高速公路出自德国,于1931年建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德国正处于经济大危机中。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福特发明的汽车流水线的生产技术使得汽车的生产成本降低,汽车价格降低,产量增加,刺激了高速公路的发展。 (2)第一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30年代美国正处于经济大危机时期,罗斯福总统修建公路的最迫切的原因是以工代赈,缓解工人的就业压力。第二问,二战后美国高速公路得以发展的有利因素有:充分利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二战后美国经济持续繁荣发展等等。 (3)根据材料三“美国政府要求将ITS的发展与建设纳入各级政府的基本投资计划之中,大部分资金由联邦、州和各级地方政府提供。”“日本走政府与民间企业相互合作的道路,如车辆信息通讯系统(VICS)的运作方式极大地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 加速了日本ITS的开发与应用。”可知,美国在发展IT9纳入了各级政府的基本投资计划之中,大部分资金由联邦、州和各级地方政府提供。日本走的是政府与民间企业相互合作的道路。 (4)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世界高速公路发展历程使我们认识到科技发展的重要性,高速公路发展能够改变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能够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等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社会群体的兴衰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迁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中国开始出现采用机器开采的煤矿。由于以往在中国设立的外资企业所需要的煤矿主要从欧洲、日本等地远道而来,价格十分昂贵。为此,他们迫切需要在中国兴办煤矿,以节约生产成本和获取更多的利润,西方列强规划了一批煤矿城市。煤矿的兴起带动了一批相关产业的创办,形成了产业集聚效应。所有这些都带动了 人口的增长和聚集,最终形成了煤矿城市。

——摘自陈锋《中国经济与社会评论》2012年卷

材料二 19世纪末,严复在《论世变之亟》一文中对于中西文化的异同作了比较总结,由严复的这一比较开先河,后来出现了大量该样体系化的著作,如杜亚泉的《静的文 明与动的文明》、陈独秀的《东西民族才艮本思想之差异》、李大钊的《东西文明艮本之异点》等文章和梁簌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等。这些都从文化的深层突破了“中体西用”的思维框架,逐步将人的文化革新视作整个中华民族振兴的根本前提,最终发出更新价值体系的时代要求。

——薛子燕《新文化运动时期(1915-1924年)的价值观重建》

材料三 许多人是终日与休戚相关利益的同学同在救亡运动中努力,因为还要在课外干救亡工作,她们是很忙的,茶房常常进来通知“某某先生找”,“有个条”什么的。她们真是很少有时间留在自己的卧室里静养多时的。七七事变后,许多女学生奔赴抗战前线或去了革命圣地延安,如浦安修、杨淑英、袁景馥、杨倩华等,也有许多学生到大后方从事地下工作或统一战线工作,积极参加大后方的抗日运动。

——摘自麻星甫《一二.九运动中的北平师范大学女学生》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釆用机器开釆煤矿与哪一历史事件直接相关?并归纳中国煤矿城市形成的原因。运用所学知识,列举一个宋朝时的城市并指出其在经济方面的成就。

(2)据材料二,指出严复、陈独秀等人的文章主题是什么?这些文章的特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文章作者的社会群体行为对时代的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二·九运动的背景和性质。这场运动对学生有何影响?

(4)综上所述,新兴社会群体的崛起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另举一例加以论述。(中外史实皆可)

 

查看答案

下图是小米同学绘制的世界历史发展进程图。对它的理解准确的是

A.封建专制是人类社会的必经阶段 B.生产力与政治文明的发展存在内在联系

C.世界的发展必然引起文明的冲突 D.科技创新与进步是人类政治斗争的结果

 

查看答案

有学者在分析世界货币战争时认为,美元的这把头号交椅坐得并不安稳,未来的选择 之一就是由区域货币来充当全球货币,这种构想下欧元会继续做大,亚元区会呼之欲 出,这两个货币区的成长都会挤占美元区的空间。该学者认为

A.美国已跌下世界第一强国神坛 B.欧洲的联合挑战了美国政治霸主的地位

C.区域集团化会制衡美国的霸权 D.世界建立了公正合理的政治经济新秩序

 

查看答案

斯大林认为,如果将用来购买汽车和机器的资金用来购买布匹,苏联就会在用新技术武装起来的资本主义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状况。因此,苏联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针锋相对建立经互会

C.与中国结成同盟 D.掀起农业集体化运动

 

查看答案

时殷弘说:“冷战时期美苏关系的终极性质是超级大国竞争。数十年的核军备竞赛以 其恶性循环加剧了冷战,但也控制了冷战,因为它确立和维持了 ‘恐怖平衡’,使得美苏两国因为惧怕互相毁灭而努力防止它们之间爆发直接军事冲突。”上述材料可作为冷战的

A.背景 B.过程 C.性质 D.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