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古代的诗歌和谚语在一定程度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能够帮助我们多角度地认识历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节选自杜甫《忆昔》
材料二 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节选自岳飞《满江红》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诗中描述的是哪一个著名的盛世?缔造这一盛世的君主是谁?这一盛世被哪一场动乱终结?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朝采取了怎样的统治政策?这一政策出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靖康耻”代表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匈奴”指哪一个民族?想一想,历代百姓为什么如此的尊崇岳飞?
我们的家乡扬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国家的变迁在这座城市刻下了太多的印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这条大动脉破天荒地逆流而动,串起东西走向的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形成南北方交通的动脉,为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和国家统一提供了重要保证,恩泽后世,同时也使嵌于长江运河交汇点的扬州得水利而繁华。
——《扬州历史》
材料二 2016年5月12日上午,新鉴真大师像(下图)在扬州文峰寺举行开光仪式,并从扬州古运河东渡码头出发,东渡扶桑,担当中日友好使者。
——摘自腾讯新闻《扬州新鉴真大师像东渡扶桑》
材料三 至宋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基本完成,南盛北衰的经济地理格局已经形成。随着东南经济区的全面发展,市舶司等机构的据点向南转移,扬州失去了通海的机会……随之失去了以往经济重心的地位。
——《宋代扬州的政区变动与经济衰落》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大动脉”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作用,并简述其对扬州的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鉴真所生活的朝代,简析其对古代中日关系的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扬州经济衰落于何时,衰落的历史大背景又是什么?
小明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他搜集了“契丹的兴起”、“澶渊之盟”、“宋夏和战”、“岳飞抗金”的相关资料,由此可知他探究的主题是( )
A. 中华文明的起源 B. 统一国家的建立 C. 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D.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元朝时期,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同汉、蒙、维吾尔等民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这个民族是
A.藏族 B.满族 C.白族 D.回族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下列史实中能证明这一点的是
A.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B.宋朝设立市舶司
C.元朝设澎湖巡检司 D.元朝设立宣政院
在中国历史中,出现了许多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其中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全国性统一封建政权是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