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诗“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描写的是什么时期的状况
A. “文景之治”时期
B. “贞观之治”时期
C. “光武中兴”时期
D. “开元盛世”时期
《战国策》:“夫商君为(秦)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种。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此段文字的叙述与哪个历史事件有关( )
A.商鞅变法 B.北魏孝文帝改革
C.王安石变法 D.戊戌变法
“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前,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已经会使用天然火”。根据这些特点,请你判断他属于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原始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檀渊之盟”签订后,辽宋维持了百年之久的和平局面。……由于双方关系恶化,宋朝封闭了榷场,西夏人迫切需要的茶与布匹等物资无法获得,要求停战求和、与宋重开互市的愿望日益强烈。……入主中原后,女真贵族官员皆以学习汉文化为荣,……为元代杂剧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中国民族史纲要》
(1)材料一中的“兴庆”是哪一政权的都城?1208年,宋朝的都城在哪里?
(2)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这一时期的政治格局是什么?这一格局结束的标志又是什么?
(3)据材料一、二,什么是榷场?
(4)综上所述,概括两宋时期民族交融的新变化。
唐朝社会繁荣开放,是当时世界上强盛的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唐开始的)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样以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也就必然会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
——摘编自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
材料二唐朝以来海上丝绸之路以中国的扬州、明州(宁波)、泉州、番禺(广州)为起点。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而且也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主要是因为中国东南沿海山多平原少,内部往来不易,因此许多人便积极向海上发展
——摘编自李庆新《海上丝绸之路》
(2)据材料二,概括唐朝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及兴盛的原因。
材料三唐政府有太常寺等机构专管乐舞,当时知名的音乐家有万宝常、许和子、段善本,舞蹈家有公孙大娘、段旻等。唐玄宗和杨贵妃也分别是音乐家和舞蹈家。乐舞方面的著作也很多,《新唐书·艺文志》载唐代有31家、38部专著共257卷。唐太宗贞观十四年,形成十部乐,即燕乐、清高乐、西凉乐、天竺乐、高丽乐、龟兹乐、安国乐、疏勒乐、康国乐、高昌乐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
(3)材料三反映了唐朝哪一社会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哪些?
在古代,地方势力的强弱影响着中央政权的稳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高宗永徽(唐高宗年号)以后,都督带使持节者,始谓之节度使,然犹以名官。……既有其土地,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以布列天下。”
——《新唐书》卷五十
材料二: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知州,地方长官)通(意:一起、一同)签书施行”。
——《宋史·职官志》
材料三: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意:全都)不逮(意:比不上)元。……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
——(明)宋濂《元史·地理志》
(1)据材料一,指出唐朝地方最高行政长官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唐朝国势由盛转衰的标志。
(2)据材料二,指出为分割知州的权力,宋太祖采取了什么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太祖实施这项措施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据材料三,“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咸不逮元”是什么意思?“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反映出元朝实行的是什么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