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材料二 一战结束后的1919年,胜利的协约国集团为解决战争所造成的问题以及奠定战后的和平而召开的会议,美、英、法三国最高领导人主导了和会的进行。1921年至1922年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由美国建议召开的国际会议在华盛顿举行。华盛顿会议其主要目的是要解决关于海军力量对比及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会议最后签订三个条约。

材料三  罗斯福高度赞扬苏联军队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做出的巨大贡献,把发生在苏联的一次胜利称为二战的转折点。斯大林也曾盛赞美英两国一起完成的一次计划周密、规模宏大的登陆战役。

材料四

(1)材料一中“一粒火星”是指什么事件?“一粒火星”引爆了哪场世界性的战争?

(2)材料二中的和会是指哪次国际会议?华盛顿会议签订的哪一条约使中国回复到被几个帝国共同瓜分的局面?

(3)材料三中罗斯福和斯大林所评价的是哪两次战役?

(4)材料四反映了美国针对苏联的冷战政策,根据材料四提供的三幅图片,说出美国是如何对抗苏联的?

(5)20世纪,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导致了世界格局(体系)的三次大变动。两极格局崩溃后,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

 

(1)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 (2)巴黎和会;《九国公约》。 (3)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战役。 (4)政治上:杜鲁门主义的出台;经济上:欧洲复兴计划(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军事上:北约的成立。 (5)多极化。 【解析】 (1)依据材料一中“一粒火星”是指萨拉热窝事件,引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合课本所学,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在萨拉热窝刺杀了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制造了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7月奥匈帝国以此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2)材料二“一战结束后的1919年,胜利的协约国集团为解决战争所造成的问题以及奠定战后的和平而召开的会议”指巴黎和会。结合课本所学1919年1月,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作出安排,在巴黎召开了会议,这就是巴黎和会。参加这次会议的有27个国家,但实际操纵和会的主要是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和美总统威尔逊,广大中小国家处于无权地位;华盛顿会议上,九国代表签署的《九国公约》,表面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的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口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实际上使中国回复到被几个帝国共同瓜分的局面。 (3)依据材料三中罗斯福“苏联军队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做出的巨大贡献,把发生在苏联的一次胜利称为二战的转折点”评价的是斯大林格勒战役。结合课本所学,斯大林格勒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斯大林“盛赞美英两国一起完成的一次计划周密、规模宏大的登陆战役”所评价的是诺曼底登陆。1944年6月6日美英等反法西斯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诺曼底登陆战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使德国腹背受敌,加速法西斯德国的灭亡。 (4)依据材料四的三幅图片,二次大战结束后,美国经济、军事势力居于世界第一位,他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是美国不得不正式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冷战政策。美国对抗苏联的具体表现为:政治上为杜鲁门主义的出台;经济上为欧洲复兴计划(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军事上成立北约。 (5)依据课本所学可知,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题,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是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迄今还没有定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作家培根评价中国的古代科技时说:“这三种东西,已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又引起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材料二“当革命的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蒸汽核心的工具机把工厂手工业变成现代的大工业,从而把资产阶级社会的整个基础革命化了。”

材料三 ①开始时间:19世纪70年代;②重要标志:电力的广泛运用;③领先国家:美国、德国;④能源:电力、石油;⑤代表人物:爱迪生、卡尔•本茨、莱特兄弟。

材料四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标志着新的科技技术革命的到来,这次科学技术革命称为第三次科技革命。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指出培根评价的中国的古代三种发明。

(2)材料二中“英国进行的平静的革命”是指哪次革命?这次革命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什么事件?人类进入什么时代?

(4)材料四所提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人类进入了什么时代?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社会处于大变革大动荡时期,在这个时期,社会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历史由分裂走向统一,针对社会的急剧变化,各学派热烈争辩,著书立说,阐述各自的思想和政治主张。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被后人尊称为“万世师表”,他的理论的核心是“仁”,他主张“爱人”。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故称之为法家。

材料二 14世纪至16世纪在欧洲的意大利兴起一个思想文化运动,歌颂世俗蔑视天堂,标榜理性以取代神启,肯定“人”是现世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要求文学艺术表现人的思想感情,科学为人谋福利,教育要发展人的个性,要求把人的思想感情和智慧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揭开了现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认为是封建主义时代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分界。

材料三  18世纪,法国旧制度的弊端逐渐显露,封建制度日益腐朽,社会矛盾激化,人民怨声载道。同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来,资产阶级不满王权专制和教会的腐朽,于是在思想界掀起了……。

材料四  从1915年起,进步的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等,通过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认真思考,认定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根本改造国民性。

(1)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热烈争辩,著书立说,阐述各自的思想和政治主张,于是在思想领域里出现了什么局面?依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说出这个时期一位法家学派的代表人。

(2)材料二与欧洲近代史上哪次重大思想解放运动有关?其核心思潮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回答,法国的思想界掀起了哪次运动?

(4)材料四反映了民国初年的哪一次动摇封建正统思想(儒家)根基的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说出这次运动的口号。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于在上海法租界贝勒路树德里3号(后称望志路106号,现改兴业路76号)召开。出席大会的各地代表共13人。而后,又因有法国搜查人员介入,逮捕。会议被迫终止,转至嘉兴南湖一艘船(红船)上进行,最终圆满落幕。大会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材料二 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正确领导,把党的路线转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轨道上来;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材料三 1958年,中共八大召开之后,党认为经济建设的速度可以更快一些,因此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这条路线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但从此也在党内出现了一种错误倾向,这一错误思想的渗透,使党和全国人民后来面临着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困难。

材料四  全会的中心议题是:讨论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我们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是从这次全会开始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开辟的。

(1)材料一与中共哪次会议有关?根据材料指出这次会议有什么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说说遵义会议为什么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阅读材料三思考:1958中共八大以后,由于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和急于求成,党在经济建设中曾错误的发动了哪两次重大的运动?

(4)材料四与中共哪次会议有关?这次会议党和中央作出了什么样的重大决策,使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5)结合上述材料,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谈谈你的感受。

 

查看答案

历史老师就某一国际组织给出了以下三个提示

你认为该国际组织是

A.世界贸易组织 B.欧洲联盟 C.联合国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查看答案

非洲在15世纪早期就遭受西方殖民国家的奴役,时间长达近500年,因此有“黑暗大陆”之称。下列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彻底崩溃的是(  )

A.1952年埃及的独立 B.1960年“非洲独立年”

C.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 D.1956年古巴革命的胜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