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历史上,大国崛起有着不同的发展路径,改革创新则是大国崛起的共同历程。阅读材料,回...

历史上,大国崛起有着不同的发展路径,改革创新则是大国崛起的共同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治维新后,日本推行了一系列发展工业的措施。1870年12月成立的工部省首先接管了幕府和各藩经营的矿山和工场,创办了官营企业,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并且兴建铁路。1873年成立的内务省利用国家资金,创办了千住呢绒厂、新町纺纱厂和爱知纺纱厂等近代化的“模范工厂”。其目的是让它们起示范作用,以推动私人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为了加速工业化的进程,政府在1880年下令把官营企业转让给与政府有密切联系的、享有特权的大资本家。

——摘编自刘祚昌、王觉非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日本工业化的特点。试从社会转型的角度,分析明治维新的影响。

材料二  因为这项政策允许某种形式的资本主义存在,所以马克思主义进化论者对它心怀不满。列宁的继任者斯大林决心建设“一个国家内的社会主义”…凭借中央集权的官僚机构来引导和调节生产。为实现这样的目标,斯大林发起了一系列的五年计划,旨在将苏联改造成一个现代化强国。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斯大林是如何使苏联建设成“一个国家内的社会主义”?

材料三 

材料四  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

(3)根据材料三,概括图1、图2所示内容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阐明材料三、四之间合理的逻辑关系。

(4)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归纳罗斯福新政与中国改革开放在社会治理模式上的共同之处。

 

(1)特点:政府主导和推进(将国营企业转给私人资本家);向西方学习(主动学习、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国营企业和私人资本相结合。影响:①加速日本工业化的进程(或促进日本近代化的发展);②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 (2)措施:①实行两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推行农业集体化。②颁布新宪法,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形成斯大林模式。③以行政手段引导和调节生产(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3)趋势:图1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图2美国失业人数下降。 逻辑关系:材料三材料四之间为因果关系:罗斯福新政的实施促使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失业人数下降。 (4)共同之处:完善原有的社会治理模式;变单纯制度为混合经济状态;计划与市场相结合;都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解析】 (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政府在1880年下令把官营企业转让给与政府有密切联系的、享有特权的大资本家”的信息可知,日本工业化的特点是:政府主导和推进;依据材料一“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并且兴建铁路”的信息可知,日本工业化的特点是向西方学习;依据材料一“创办了官营企业,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并且兴建铁路。1873年成立的内务省利用国家资金,创办了千住呢绒厂、新町纺纱厂和爱知纺纱厂等近代化的“模范工厂”。其目的是让它们起示范作用,以推动私人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的信息可知,日本工业化的特点是国营企业和私人资本相结合;第二小问:从社会转型的角度看,明治维新的影响是①加速日本工业化的进程(或促进日本近代化的发展);②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 (2)根据材料二“凭借中央集权的官僚机构来引导和调节生产。为实现这样的目标,斯大林发起了一系列的五年计划,旨在将苏联改造成一个现代化强国”的信息可知,斯大林使苏联建设成“一个国家内的社会主义”采取的措施是①实行两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推行农业集体化;②颁布新宪法,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形成斯大林模式;③以行政手段引导和调节生产。 (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的图片信息可知,图1、图2所示内容的变化趋势是图1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图2美国失业人数下降;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材料四之间互为因果关系:罗斯福新政的实施促使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失业人数下降。 (4)根据材料四“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与中国改革开放在社会治理模式上的共同之处是变单纯制度为混合经济状态;计划与市场相结合;都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完善原有的社会治理模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武汉,有1000多万人口、素有“九省通衢”之称。武汉是英雄的城市,历史上从来没有被艰难险阻压垮过。武汉这次为抗疫战争做出巨大牺牲,必将再次被载入史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反映的这场伟大革命的性质是什么?如何理解这场伟大革命在中国近代化探索进程中的作用?

材料二  (1927年)在遭受严重挫折后,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这便是八七会议。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处于生死存亡关头召开的一次紧急会议……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它使中国共产党看到了新的出路,踏上新的征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一卷)

(2)材料二中的“严重挫折”是指什么?据材料二,你怎样理解“踏上新的征途”的含义?

材料三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此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百度百科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归纳武汉会战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材料四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

(4)材料四中“一桥飞架南北”指哪座桥?属于哪一建设计划的成就?该计划的完成有什么意义?

(5)综合上述材料,简述武汉取得抗疫胜利,需凝聚怎样的精神力量。

 

 

查看答案

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上,政治制度的确立、改革和不断完善,巩固了国家的统治和民族的统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统一的第一个时期,大体是西周到秦。西周有一个中央政权,在中国北方黄河流域的范围之内发号施令,让自己的功臣、周室宗亲等等各种各样的人到东方去开辟土地。与周代的制度相比,秦汉所形成的统一否定了周的这个政治制度,但是又不是绝对否定。

——田余庆《中国古代史上的国家统一问题》

(1)材料一中,西周政权依靠什么政治制度开发了黄河流域的东部地区?秦朝统一后否定了这个制度,在全国推行什么制度?

材料二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藩国大者,跨州兼郡,连城数十。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汉书》

(2)据材料二指出汉初的地方行政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变化造成了严重弊端,对此,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有效措施?

材料三  从本质上看,宋代只不过是残唐五代的延续,宋代之所以国祚长久,没有短命而亡,只是因为宋太祖断绝了武人专政的传统……宋代的中央政府管理体系多头分权,效率并不很高。

——许倬云《大国霸业的兴废》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太祖为断绝“武人专政的传统”采取的政策。据材料三,指出这一政策的弊端。

材料四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注:互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太祖实录》

(4)材料四解决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哪一矛盾?这反映了当时怎样的政治发展趋势?

 

 

查看答案

当你踏进家门的一刻,生活变得更智慧。一键开启空调、电视、扫地机器人……回家即是安心,这一切的便利得益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的发展带来的影响有

①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

②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③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④推动了全球经济的一体化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

“传统的中国是被全球化击败的,却也是从全球化里开始崛起的;大英帝国是从全球化中崛起的,也是在全球化中衰落的;眼下的美国,虽然一直是全球化最大的获益国,却呈现冷淡全球化的倾向,因为美国开始感受到代价。”这段话旨在说明全球化

A. 给中国带来了巨大利益

B. 导致英美两国走向衰落

C. 对各国都是机遇与挑战

D. 导致世界局势动荡不安

 

查看答案

“签字国保证运用自己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反对德、意、日轴心国及其附庸;保证互相合作,不单独同敌人缔结停战协定或和约”,材料反映了

A. 三国同盟的形成

B. 三国协约的建立

C. 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

D.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