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重视发展睦邻友好关系。1954年,周恩来出访印度、缅甸,三国总理共同倡导了( )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和平统一八项主张
C.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D. “求同存异”方针
“蒸汽机的历史意义,无论怎样夸大也不为过,它提供了控制和利用热能、为机械提供动力的手段。”人类利用蒸汽机提供动力的发明是( )
A.飞梭 B.火车 C.汽车 D.飞机
都江堰是中国古代哪国的哪位郡守主持修建的?
A.春秋时期秦国的贾思勰 B.春秋时期楚国的李冰
C.战国时期楚国的李时珍 D.战国时期秦国的李冰
工业化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是每个国家实现国富民强、民族振兴的重要过程和手段。
(差异与差距)
材料一:从1640年到1840年的200年中,西方已经进入了 “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与此相比,同一时间里的中国却景物依旧:成千上万胼手胝足、转辗沟壑的小农背负着一代一代讴歌唐虞盛世、高谈名物考据的士人。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这一时期,中、西方文明发展模式有何差异?
(探索与挫折)
材料二:从影响方面来看,19世纪西方的冲击……几乎没有给中国的政治体制、社会结构和经济制度带来任何影响,真正的近代化遥遥无期。
(2)请以反对材料二观点的立场,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文明在经济制度方面对中国的影响。材料二中导致中国近代“真正的近代化遥遥无期”的最主要因素?
材料三: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武力《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与实践》
材料四:
(3)20世纪50年代初,中共“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有何意义?材料四反映探索中出现严重失误,分析其原因。
(探索与新生)
材料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200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4)根据材料3-5,概述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关于工业化道路的认识有何变化?
(5)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你对我国工业化道路的探索有哪些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顾维钧对各国代表说:“我很失望,(巴黎合会)最高委员会无视中国人民的存在,出卖了作为战胜国的中国,我报愤怒!你们凭什么?凭什么把中国的山东省送给日本人?中国人已经做到了仁至义尽,我想问问这份丧权辱国的和约,谁能接受?所以,我们拒绝签字!”6月28日,中国代表团没有出现再签字现场。
----摘编自《我的1919》
材料二:到抗日战争后期,特别是国际社会规划战后世界格局的时候,情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中国以大国身份积极参与筹划当时以及战后的重大国际事务。在计划、筹备成立联合国的过程中,中国成为主要的发起国和创始国。这种变化,是中国人民在抗战中经过长期浴血奋战获得的,是中华民族团结起来反抗日本侵略的结果。
(1)根据材料一中,概括顾维钧“失望”“愤怒”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在抗日战争后期及规划战后世界格局时发生了什么根本性变化。并概括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关于成立联合国的计划是二战中哪一次国家会议的内容?
(3)结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什么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的一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开始了一场划时代的真理标准大讨论,并泾渭分明地划出“凡是派”和“实践派”两大阵营。这一讨论,成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伟大转折的思想先导。
——摘编自《决定中国走向改革开放的36天里发生了什么?》
材料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进程大事记
(1)材料一中的“真理标准大讨论”为哪一会议的召开作了思想准备?通过该会议实现了哪些转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