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交战双方国家为了重新瓜分世界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交战双方国家为了重新瓜分世界和殖民地而进行的战争,无论如何,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于人类而言都是场浩劫,是一场惨重的灾难。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与殖民地占有情况如下:

国家

工业产量位次

3

4

2

殖民地面积(平方千米)

3350万

1060万

290万

 

 

(1)材料一反映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什么?

(2)请说出一战前形成的两大对峙集团的核心国家分别是哪个国家?

(3)材料二反映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依据所学知识分析一战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4)为什么说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于人类而言是场浩劫,是一场惨重的灾难?

 

(1)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2)三国同盟的核心国是德国;三国协约的核心国是英国。 (3)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萨拉热窝事件。 (4)这场战争历时4年多,先后参战的国家共计30多个,牵涉人口约15亿,超过当时世界总人口数的一半。新式武器的使用造成参战各国死伤人数高达3000多万。 【解析】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交战双方主要是同盟国和协约国,是两大军事侵略集团为争夺世界霸权而进行的帝国主义战争。在战争中,塞尔维亚人是为了维护民族独立而战,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霸权的性质完全不同,进行的是正义的民族解放战争。但这不能影响整个战争的性质。由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交战双方国家为了重新瓜分世界和殖民地而进行的战争,无论如何,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于人类而言都是场浩劫,是一场惨重的灾难”,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争夺世界霸权的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2)三国同盟指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其中德意志帝国的综合国力最强,是三国同盟的核心。三国协约指英国、法国和俄国,其中英国的综合国力最强,是三国协约的核心。 (3)从图表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与殖民地占有情况是不相称的,它激化了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与老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萨拉热窝事件于1914年6月28日在巴尔干半岛的波斯尼亚发生,这次事件导致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4)可以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长、参战国家多、卷入人口多,武器杀伤力大等角度归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历史,又是一部探索史、抗争史,记录了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逼迫下,坠入近代的屈辱、彷徨与困惑,无数仁人志士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最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了新中国。如今我们在社会主义探索中已经走上了一条国富民强的道路。

探究一:民族伤痛

(1)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标志是什么?哪一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探究二:不懈探索

(2)洋务运动中前期的口号是什么?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什么?

探究三:英勇抗争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探究四:创新发展

(4)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什么伟大决策?哪个地方的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走上了富裕之路?首批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位于福建省的是哪一座城市?

探究五:辉煌成就

(5)依据“一国两制”这一伟大构想,今年回归祖国20周年的是哪一地区?

 

查看答案

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发表。同年10月中共十四大召开,大会明确提出了(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查看答案

某学者说:“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这段话旨在强调辛亥革命

A.激发了民主平等意识 B.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

C.改变了社会风俗文化 D.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查看答案

1937年9月,蒋介石在《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中说:“对于国内任何派别,只要诚意救国,愿在国民革命抗御外侮之旗帜下共同奋斗者,政府自无不开诚接纳,咸使集中于本党领导之下,而一致努力。”材料说明

A. 各党派政治主张趋于一致

B.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C. 国民党政府坚持一党独裁

D. 中日民族矛盾是当时主要矛盾

 

查看答案

之所以说美国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是因为这场战争

A.最终维护了美国统一

B.废除了奴隶制度,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

C.颁布了《宅地法》,满足了广大人民对土地的需求

D.消灭了南方的种植园经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