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发展,人类的进步,都离不开文明的交流和互鉴。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材料一 中国有利于水稻和小麦种植的土地相对太缺乏了,从这个角度看,哥伦布大交换是很大的恩惠,中国迫不及待地接收了它,原来不能种植水稻和小麦的土地,可以种植甘薯等作物。甘薯、玉蜀黍、大花生、烟草、辣椒、菠萝、腰果、树薯(木薯),所有这些都流入福建、广东,并逐渐传播至中国各地。这一切都成为了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谁能想象,若没有成堆的辣椒,今天的川菜会是什么样子?
——《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材料二 一位日本历史学家这样宣称:“在我们的文明中,任何看起来本质上属于日本的东西,实际上都是舶来品”。早在6世纪,就出现了一个中国的日本,……日本具有非常明显的可塑性,它把借来的许多东西转化成自已独特的文明。
——《文明史人类五千年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材料三 1788年,革命的百年纪念近了,英国人开始仔细审视英国政治的现状。大洋的另一边,托马斯潘恩于1776年1月发表《常识》主张美国人为维护天赋权利而反抗,不仅是权利,而且是使命。美国人学到的这课,当然没有在大西洋这边被人忽视,特别是没有被那些一直评论美国独立战争的人忽视。
——《英国史:帝国的命运》
材料四 我们不应夸大仁慈的专制君主贯彻启蒙运动的种种学说所取得的实效,因为直到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时,启蒙运动才大大地影响了欧洲的大众。但在1789年以前,在英国的十三个殖民地已爆发了一场革命,这场革命提供了将新学说付诸行动的一个实验性的示范。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哥伦布大交换”在中国起了什么作用?中华文明对“哥伦布大交换”做出了什么贡献?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什么事件导致“早在6世纪,就出现了一个中国的日本”?并概括日本文明的特点。
(3)材料三中的“英国政治的现状”指什么?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潘恩的主张。指出美国独立战争对“大西洋这一边”的法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大革命和启蒙运动之间的关系。“在英国十三块殖民地爆发一场革命”是为了完成什么历史任务?
(5)综合上述材料,作为中学生的你如何看待不同的思想文化?
历史解释是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1941年6月,德国突然进攻苏联
B.1945年2月,《雅尔塔协定》中苏联对日宣战的决定,体现了强权政治
C.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国会演说
D.1993年,大部分西欧国家在欧共体的基础上组成了欧洲联盟
“如果罗斯福真的企图牺牲资本家阶级的利益来满足无产者阶级的利益,那么资本家就会拿别的总统来代替他。”材料说明罗斯福新政( )
A.引起了资产阶级的不满 B.实质上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统治 D.目的是保护无产阶级的利益
某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
A.完全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B.客观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
D.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
如图示的历史事件是
A.三国同盟成立 B.三国协约形成 C.萨拉热窝事件 D.凡尔登战役
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无所不包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其主要原因是( )
A. 地理大发现 B. 第一次工业革命 C. 第二次工业革命 D. 第一次世界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