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指出:事实上农民并非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有自己的期望、要求。他们一直有着“反道而行”的“对应”行为,从而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下列史实中最能佐证这种观点的是
A.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B.生产承包责任制萌发
C.“大跃进”运动的掀起
D.确立了人民公社体制
如下图为1902—1920年外国在华投资状况统计表(单位:百万美元)。由此图可知
A.各国在华投资均呈增长趋势 B.列强对华侵略不断加深
C.在华资本反映列强综合国力 D.民族工业发展十分缓慢
邓小平曾经对毛泽东的战略思想作了这样的说明:“他告诉我们,开始必须在内线打,打到一定时候,也就是削弱敌人到相当程度之后,就要打到外线……这时时机成熟了,就应该转到外线,否则就要吃亏。”解放军开始“转到外线”的重大行动是
A.跃进大别山,开始战略反攻 B.夺取徐州,准备战略决战
C.破坏陇海路,支援淮海战役 D.强渡长江,迅速解放南京
有学者在评价某历史事件时,提及以下几个影响:一、全国学生势力的大结合;二、反军阀及反帝国主义的兴起;三、社会各个阶层的觉醒。该历史事件
A.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
C.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 D.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著名学者钱乘旦认为:在现代化推进的过程中,在“抗拒”与“接受”之外,“还有第三种可能性……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近代中国现代化过程中与上述观点一致的主张是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变法维新,君主立宪
C.创立民国,实现共和 D.民主科学,俄国道路
下表是中国近代参加某一不平等条约签订的部分代表名单。该条约签订后
A.列强侵华势力开始深入中国内地 B.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C.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D.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