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下列模范人物中,曾担任河南兰考县委书记,为治理灾害,改变贫穷面貌,与当地干部群众...

下列模范人物中,曾担任河南兰考县委书记,为治理灾害,改变贫穷面貌,与当地干部群众同廿共苦,带病工作直至生命最后一息,被人民称颂为“党的好干部”的是

A. 焦裕禄

B. 王进喜

C. 邓稼先

D. 雷锋

 

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焦裕禄曾担任河南兰考县委书记,为治理灾害,改变贫穷面貌,与当地干部群众同甘共苦,带病工作直至生命最后一息,被人民称颂为“党的好干部”,故A符合题意;王进喜被誉为“铁人”,故B不符合题意;邓稼先被称作“两弹元勋”,故C不符合题意;雷锋被称作“解放军好战士”,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世纪50年代初,分到土地的农民们欢天喜地地说:“过去头顶地主的天,脚踏地主的地,现在都成为我们的了”:“分了地,出了气,翻了身,见了天。”材料

表明土地改革

①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

②得到了农民的拥护

③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④使农民获得了解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祖国统一一直是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其中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事件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开国大典

C.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D.西藏解放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秦新破六国。丞相绾建议置王以镇之,“始皇下其议于群臣”,最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废古封国制而以郡县制代替。但从制度本身来说,郡县制是以地缘本位的地方政权取代了以血缘关系为本位的地方政权,这是地方政权封建化的主要标志。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三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书同文”。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统一天下后在中央确立了哪些政治制度?为“依法纠正度量衡器具的不一致”,秦始皇采取了什么措施?

(2)材料二中“古封国制”源于哪一制度?材料二认为郡县制与“以血缘关系为本位的地方政权”相比,有什么主要的特征?

(3)秦始皇统一全国后,采取了哪些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4)依据材料四,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是一个具有宗教徒般笃诚和热情的理想主义者。商鞅之法……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

——毛泽东

材料二  商鞅变法前,秦国各地度量衡不统一。为了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商鞅制造了标准的度量衡器商鞅方升……此外商鞅还规范了进位制度,统一了斗、桶、权、衡、丈、尺,规定六尺为一步,二百四十步为一亩,五十亩为一畦。

——维基百科

材料三  商鞅一方面极力否认道德教化对人的劝导意义,主张唯有重刑才是禁奸止过的最好办法。另一方面又背离了罪刑相应的原则,主张轻罪重刑,甚至罪及无辜。他的这种重刑思想被其后的韩非继承并发展,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刑法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至严刑峻罚、惩办威吓构成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刑法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给广大人民带来了许多苦难。

——《商鞅刑法思想及变法实践》

(1)材料一认为“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2)材料二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一项重要措施?在这项措施的基础上,秦灭六国后又实行了哪些有利于各地交流的经济文化措施?

(3)结合材料三,说明商鞅属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哪一家?你是如何看待他的“重刑”思想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并作答:

材料一 他生活在春秋晚期,30岁左右便收徒讲学,前后从事教育活动40多年。相传他有弟子3000人,其中出名的有72人。他有关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许多言论,成为后世传颂的格言。他提倡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主张为政以德

材料二 他生活在战国末期,是荀子的学生,他强调法治,并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理论。

(1)材料一、二中的分别指的是谁?他们各属于诸子百家中的哪一学派?

(2)根据材料一归纳的历史地位,并列举出两条与有关的教育方面的成就或主张。

(3)材料一、二中的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主张有何不同?你赞成哪一种观点,试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