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龙的形象突出地反映了( ) A.中国人善于想象 B.华...

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龙的形象突出地反映了(  )

A.中国人善于想象 B.华夏族是由不同部落融合而成

C.中华民族的锐意进取精神 D.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

 

B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黄帝、炎帝部落联合之后,在中原地区不断繁衍,形成了华夏族的主体,龙的形象突出地反映了华夏族是由不同部落融合而成,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其中,“选贤与能”指的足我国古代的什么制度

A.分封制

B.世袭制

C.禅让制

D.宗法制

 

查看答案

中非友好关系源远流长,成果丰硕,促进了中非的共同进步与发展。

(源远流长)

材料一  在中国的明朝初期,非洲东海岸的人民几次迎来了东方大国的庞大船队。官每次下船后,都与当地民众进行了友好交流,并赠送了许多物资。在这支船队回国时,当地民众又献上一些特产,甚至还派出使者随船而去,希望加强友谊。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判断船队长官是谁?由他开展的中非交流活动有何影响?

(团结奋斗)

材料二  1955年,曾经違受列强侵略的亚非29国,纷纷派代表参加了万隆会议。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国,率队参会。针对美国发起的挑拨,他仅进行了18分钟的演讲,就化解了矛盾,得了支持。从此,参会各国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形成了“万隆精神”,谱写了团结奋斗的新篇章。

(2)据材料二,周恩来为化解矛盾提出了什么方针?此方针产生了哪些作用?

(患难真情)

材料三  20世纪中期,非洲的坦桑尼亚和赞比亚两国决定合作修建一条铁路——坦赞铁路。当他们向美国寻求资金、技术支持时,遭到了冷遇。当他们向苏联寻求支持时,又遭到冷遘。就在他们绝望之时,中国主动进行援助,并在几年内建好了铁路,促使两国经济得到大发展。同时,中国还向非洲人民援助了一些粮食,派去了医疗队。

20世纪70年代初,当中国希望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时,遭到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打压。可非洲的阿尔及利亚、赞比亚等国却大力支持中国,并在1971年促成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析中国援助非洲国家的主要原因。指出非洲国家支持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主要目的。

(合作共赢)

材料四  2019年,埃及、南非等国派出高級代表团,参加了中国举办的第二届“一带一路”峰会,中非合作领城进一步拓宽,中非友谊进一步深化。

——本题材料改编自教材和相关资料

(4)据材料四和常识,如果中国“华为公司”选派你为常驻非洲的总代表,你将怎样推动中非友好关系继续发展?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极端民族主义也是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根源之一。希特勒认为,保证德国物资供应的最好方法就是……获得波兰和乌克兰。……希特勒的咄咄逼人气势相反,英、法等西方国家却普遍实行了所谓的绥靖政策。

——《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

材料二  1947年6月,在美国的指使下。英法建议欧洲各国就各自的经济资源提出报告……再由美国提出援助的方式和条件。……苏联代表认为,这将会要求各国泄露其本国的经济情报,导致“由某些国家实行干涉另一些国家内部事务”,其“结果将不是欧洲的统一和重建,而是把欧洲分裂成两个集团”。7月,苏联退出会谈。

——《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三  冷战结束后,世界正在呈现出一种新面貌。资本、信息、技术、商品和人员的高速流动……。局部冲突频仍,核威胁依然存在,恐怖主义威胁和霸权主义行径并行。此外,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非传统的不安全因素在侵蚀、威胁着这个星球。

——《世界通史·当代卷》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列举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2)据材料二,归纳苏联代表“退出”的理由。结合美国“援助”的本质及影响,概述你对苏联态度的理解。

(3)材料三中“高速流动”的影响是什么?

(4)推断并说明未来世界的走向。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留学生对于唐朝实行均田制,制定律今,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国泰民安,文化繁荣的大好形势,深为赞赏。回国后,积极倡导以“法制完备”的唐朝为典范,实行政治改革。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这场政治改革是指什么?它对日本社会发展起到了怎样的推动作用?

材料二  这个变化,主要就表现在新体制通过大度提高议会的权威实现了对王权的有效限制,并在议会内部实施了某种程度的权力分割和制衡,同时还对个人的自由权利表示了相当程度的承认和重视。这就为未来国家民主化的发展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2)依据材料二:“新体制”是以哪部法律文件为基础逐渐确立起来的?概括“新体制”确立的历史意义?

材料三  据统计,1861年后的30年间,俄国的粮食产量增加了三分之二。在此期间,农村社会分化加剧,一部分农民成为富农,更多的农民却更加贫困,不得不依靠出卖劳动力为生。富农购买了越来越多的土地,雇佣贫雇农,用新式农具,经营资本主义农业。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3)依据材料三,分析农奴制改革对俄国农业发展产生的积极作用。

 

 

查看答案

2019年是五四运动爆发10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读图释史]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首先掀起这一运动的社会群体是谁?指出他们组织游行的直接目的。

[探究历史]

材料二  随着五四运动的发展,一部分 先进的知识分子结成社会主义团体,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在北京、陈独秀在上海分别组织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同时,他们还提出“与劳工阶级打成一片”的号召,不少知识分子到工农群众中去宣传革命道理,开办劳动补习学校和工人补习班,出版反映工人生活的刊物等,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

——摘编自金冲及《五四运动:伟大的历史转折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伟大的历史转折点”。

[学思感悟]

(3)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你认为该如何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