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对下图中甲、乙线及导致甲、乙线数据变化原因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A.甲线是对富农、...

对下图中甲、乙线及导致甲、乙线数据变化原因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A.甲线是对富农、地主土地占有比重的统计;甲,乙线数据变化的原因是土地改革

B.乙线是对富农、地主土地占有比重的统计;甲、乙线数据变化的原因是三大改造

C.甲线是对贫农、中农土地占有比重的统计;甲、乙线数据变化的原因是土地改革

D.乙线是对贫农、中农土地占有比重的统计;甲、乙线数据变化的原因是三大改造

 

C 【解析】 1950年,富农和地主占有一半以上的土地,经过土地改革,到1952年农民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图表中数据的变化体现了土地改革运动。故我们可看出甲线是对贫农、中农土地占有比重的统计。甲,乙线数据变化的原因是土地改革。1950年--1952年的土地改革,主要在新解放区进行,其意义是: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所以C符合题意,ABD排除。故选择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三年多时间,外轮损失一千三百多万两,美国旗昌轮船公司因不堪亏损,最终破产,被招商局归并。这反映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

A.完全无力与外国企业抗衡 B.实现了富国强兵目的

C.完全掌握了西方先进生产技术 D.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查看答案

2017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香港的回归不仅洗雪了中国百年国耻,更促进了香港的持续稳定、繁荣。香港问题的形成开始于

A. 《北京条约》

B. 《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查看答案

科技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举世皆知的(活字)印刷术、火药和磁石(指南针),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大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而因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由此,人类的文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摘自17世纪英国哲学家培根《新工具论》

材料 曾国屏在《世界科学中心的四次转移》一书中绘制的示意图

材料三  新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纷纷提出种学创新举措,例如:美国2004年发布《创新美国:在竟争与变化的世界中繁荣》;欧洲2006年发布《创新型欧洲》;日本2007年发布《日本创新战略2025》。2006年我国制定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科技创新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科学全球化的时代,未来的世界可以是多中心并存的世界。随着中国等快发展国家的进步,世界科学的前景将得到极大的拓展,并加快着科学发展的进程,最终获益的将是整个人类。

——摘编自曾国屏《世界科学中心的四次转移》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一中培根所言的印剧术和指南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的理解。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第一次科学中心在意大利诞生”的原因及美国成为“第五次世界科学中心”的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未来世界科学中心的发展趋势。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发展趋势的认识。

 

查看答案

在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1年,列宁指出:“有一种力量胜过任何一个跟我们敌对的政府阶级的愿望、意志和决定,这种力量就是世界共同的经济联系”,社会主义共和国如果“不同世界发生联系就不能存在下去”。

材料二  北京市百货售网点数量统计示意图

材料三  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列宁的观点在实践中是如何体现的?材料二中“1987年到1994年数据”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2)据材料三,指出罗斯福新政通过何种方式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改革“解决旧问题”的主要特点。

(3)纵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指出苏中美三国对各自经济发展模式成功突破手段的共同点。从中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新冠肺疫情在全球的蔓延,关乎各国人民的安危,考验着人类社会的共同智慧,间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为了减少大疫的危害,自西周以来,就有一套“医在王官”的官方医疗制度,即以政府的力量参与到医药行政,医疗组织乃至医学教育的过程中去。唐代开始创建州一级的医疗体系,宋代将其下沉到县级,基层社会医疗体系初步建立,极大提升了百姓在瘟疫面前的自保能力。……但是,太医院虽为常设,仅服务于皇室,地方的施医局等为临时应急机构,医师缺乏监管,以至于出现庸医泛溢的局面。

——摘编自《古代防疫制度》

材料二  14世纪中叶席卷欧洲的“黑死病”造成了鼠疫大瘟疫,夺走了2500万人的生命。由于黑死病的侵袭,人们懂得了许多卫生习惯,如欧洲的下水排污系统得到了彻底的改善;火葬开始成为最重要的丧葬方式……黑死病彻底动摇了宗教桎梏,人文主义思想开始复苏,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从而改变了欧洲文明发展的方向,西方学者认为它“标志了中世纪的结束”,当时还起了一波又一波迫害犹太人的浪潮,理由是我犹太人到处流动传播温病并四处投毒。

——摘编自《欧洲中世纪死病历史》

材料三  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对我国社全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我国的抗疫斗争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为世界各国的抗疫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在国内疫情得到根本控制后,我国政府积极援助其他国,这既有利于全球范围内早日结束疫情,又能够实现我国所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而纵观国际上的一些国家,面对情却放任自流,导致疫情肆虐,这充分证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古代中国“医在王官”的具体表现,并概括古代中国疫病防治的主要特点。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概述14世纪的“黑死病”对欧洲的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政府防疫的认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