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开放是一个国家的姿态,也是一个国家文明的气度。 材料一 (1)结合材料一与所学,...

开放是一个国家的姿态,也是一个国家文明的气度。

材料一

(1)结合材料一与所学,说出张骞对西汉的历史贡献。结合史实,谈谈张骞具备的优秀品质。

材料二:

国别

人物

内容

结果

唐→天竺

玄奘

带回许多佛经,为中国佛教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唐→日本

6次东渡

传播中华文化,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贡献

 

 

(2)依据材料二内容,请补充①②完整并概括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

材料三:明朝( 1368 - 1644),中国的航海活动达到极盛,以15世纪初太平洋和印度洋上显著但却短暂的海上优势为顶峰。1405 年到1433年间一位名叫郑和的朝廷宦官率船队七次下西洋的情况,可说明这一点。这七次远洋航行规模盛大,功绩卓著,是史无前例的。首次远航2800人,乘船62艘,一直航行到爪哇、锡兰及卡利卡特。归途中,苏门答腊的一支海盗船队企图拦截,结果全军覆没。后来几次航行更加遥远,最远曾达非洲东海岸、波斯湾和红海海口。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依据材料三,对以下表述做出判断: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对应题号后填"√";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述的意思,请在对应题号后填“x",材料中没有涉及的,请在对应题号后填“O”。

①明朝初中国的航海活动主要在大西洋和印度洋。(   )

②郑和的远航是在15世纪上半期完成的。(   )

③郑和船队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波斯湾和红海海口。(   )

④郑和是奉明成祖之命为宣扬国威进行的远航。(   )

⑤古代中国航海活动的顶峰是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   )

 

(1)贡献:促进西域各族与中原地区的了解、交往、交流,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基础;品质:两次出使,历经坎坷,体现了不畏艰辛、心系国家、不负使命的优秀品质。 (2)①天竺学习佛教经典 ②鉴真;特点:吸收与传播并举或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等 (3)①错误;②正确;③正确;④未涉及;⑤正确。 【解析】 (1)结合材料一与所学,西汉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西域各族与中原地区的了解,为后来丝绸之路这一中外交通要道的开通奠定了基础。结合史实,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历经坎坷,体现了不畏艰辛、心系国家、不负使命的优秀品质。 (2)依据材料二内容和所学知识,唐朝时玄奘西行天竺取经,促进了佛教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中印文化交流;鉴真6次东渡,终于到达日本,弘扬佛法,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据此可知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中外文化互动交流,吸收与传播并举,或中国实行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包容兼容,兼收并蓄等。 (3)依据材料三,明朝初中国的航海活动主要在太平洋和印度洋,①错误;依据材料三“1405 年到1433年间一位名叫郑和的朝廷宦官率船队七次下西洋的情况”,可见郑和的远航是在15世纪上半期完成的,②正确;依据材料三“最远曾达非洲东海岸、波斯湾和红海海口”,可见③正确;材料三没有显示郑和是奉明成祖之命为宣扬国威进行远航,④未涉及;依据材料三“明朝( 1368 - 1644),中国的航海活动达到极盛,以15世纪初太平洋和印度洋上显著但却短暂的海上优势为顶峰。1405 年到1433年间一位名叫郑和的朝廷宦官率船队七次下西洋的情况,可说明这一点”,可见⑤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古代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的宝贵财富,中华民族智慧的象征。

材料一

(1)材料一中的“万世师表”赞誉的是哪一位思想家?请结合所学,说出他在治国及教育方面的主张。

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说出图1和图2所示的两个文化遗产名称。任选其一,说明其历史作用。

材料三

(3)结合所学,说出材料三中与图1相关的历史事件名称。综合两张图片内容概括一个共同主题。

材料四:自贞观以后、太宗励精为理。至(贞观)八年、九年,频至丰年,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辄数月不闭。至贞观十五年,水每斗十五钱。

——杜佑《通典》卷七

材料五: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统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财狼,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唐社甫《忆昔》

(4)依据材料四、五描述并结合所学,概括唐朝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的社会状况。(三个角度)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成就是劳动人民辛勤创造与智慧的结晶。

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的三幅图片,结合所学,分别说明它们在古代农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作用。

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的一组图片,结合所学,说出中国古代手工业成就突出的三个方面。

(3)依据材料三所示图片,并结合所学,说出清朝两大著名商帮的名称并分析出现商帮兴盛的条件。

材料三

材料四: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异,果隋赢蛤,不待贾而足,.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全之家。

——《史记》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南朝《宋书》

自唐中晚期至两宋时期,南方战乱较少、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摘编自统编教材七下《中国历史》

(4)阅读材料四的一组材料,结合所学说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时期并说明原因。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伴随着时代变化不断发展创新。

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图示和所学,说出其制度名称,运用材料内容,说明此制度的作用。

材料二

(2)结合所学,将图示中的①②补充完整。说明材料二所述的统治制度名称及影响。

材料三

(3)依据材料三的图示并结合所学,分别说出唐朝三省六部制、元朝行省制的作用。综合分析明朝中央机构设置的变化与趋势。

材料四

(4)结合所学,请写出①所示朝代名称。结合自身理解,谈谈科举制存续一千多年的原因或者谈谈科举制的历史作用。

 

查看答案

明清时期是我国古典小说发展的高峰时期,下图所示故事情节出自

A.《三国演义》 B.《红楼梦》 C.《西游记》 D.《水浒传》

 

查看答案

与下图所示科学家沈括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对应的一项科技成就是

A.蔡伦改进造纸术 B.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

C.印刷术广泛传播 D.火药广泛用于军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