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63年,那些可能成为移居者和投机商的人以为自己将为了英国少数毛皮商的利益而被永远排除在外。然后,是施行一系列财政措施,公布了“糖税法”“驻兵法”“印花税法”和“汤森税法”;其目的是为了将英国繁重的税收负担的一部分转嫁到美利坚殖民者肩上……英国政府又施行了一系列欠考虑的措施,引起了一场导致革命的风暴。
材料二 1789年,法国政府的债务危机几乎达40亿里费尔;其价值大致接近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亿美元。这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但绝不是空前的,也与当时其他国家的国家债务不一致。例如,它仅相当于大不列颠的国家债务的50%,若按人头分配,沉重的程度尚不及后者的20%。然而,法国由于它的两个特权阶级——教士和贵族基本上是免税的,不能承受这一债务负担。
(1)据材料二,导致革命风暴的原因有哪些?这场革命的结果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法国的社会状况。
(3)综合上述探究,13个随民地和法国面临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有什么相同点?由此你能得出什么感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我国建国三十五年来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已经初步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是必须指出,这种优越性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其所以如此……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弊端是:政企职责部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的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手均主义严重。这就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1)据材料一,概括农民的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发生这样的变化?
(2)据材料二,分析国有企业改革的原因。
(3)综合上述探产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内容有何联系?对此你有什么感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四运动大事年表
时间 | 事件 |
1919年5月4日 | 北京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广场 |
1919年6月3日 | 北京学生再次走上街头,开展大规模的爱国宣传活动 |
1919年6月5日 | 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
1919年6月6—9日 | 上海电车工人、船坞工人、清洁工人、轮船水手也相继罢工,总数前后约有六七万人 |
材料二 五四运动后,《新青年》编辑部从北京迁回上海。上海的一批马克思主义者以此为阵地,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唯物史观的宣传。1920年七八月间,上海的马克思主义者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又小组,促使革命思想和全市工人运动有效地结合,并积极推动北京、式汉、长沙等地共产主义组织的建立,为正式建党做准备……1921年,中国共产觉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
——摘自熊月之等《中共“一大”的历史空间》
(1)据材料一大事年表,概括五四运动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
(2)据材料二,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3)综合上述探究结合所学知识,五四运动与中共诞生的关系是什么?从中你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哪些精神品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为材料一的三幅图片拟一个主题,他们有什么共同的历史研究价值?
(2)观察材料二的两副图片,结合所学知识,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说说材料一与材料二的两种文字有什么不同?谈谈文字产生有何作用。
1999年,拥有否决权的中、俄两国不赞成对南联盟进行军事打击,美国便绕过联合国,对南联盟进行空袭;2003年伊拉克战争期间,面对法国和俄罗斯准备动用否决权的局面,美国再次绕开联合国,在没有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发动了战争。这说明
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B.联合国的权威性遭到挑战
C.美国具有包办全球事务的能力 D.联合国是制约美国称霸的重要力量
二战中,美苏两国结成了反法西斯同盟,两国战时关系的主流是友好合作……但美苏两国在战后初期国际环境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对抗,导致冷战的出现。由此可见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是
A.社会性质 B.国家利益 C.国际地位 D.经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