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波斯老贾度流沙,夜听驼铃识路赊(遥远)。采玉河边青石子,收来东国易桑麻”反映了
A. 陆上丝路贸易
B. 玄奘西行天竺
C. 鉴真东渡日本
D. 郑和七下西洋
“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美矣!”该段文字赞美的是
A.“文景之治” B.北魏孝文帝改革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2019年7月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位于浙江杭州的“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通过良渚考古发掘,学者们普遍认为当时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出现了权贵阶层。以下能作为直接证据的考古发现是:( )
A.古城遗址布局与山形水势充分契合 B.城中发现20多万公斤的炭化稻堆积
C.碳14测定年代为公元前3000年左右 D.少数墓葬有精美的玉器和陶器随葬
历史上的一些突发事件,往往影响巨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某些报纸认为,除掉这个一贯主张对斯拉夫国家进行侵略的斐迪南,将缓和巴尔干的紧张气氛。但是,两大帝国主义侵略集团都想利用这一事件来实现其罪恶目的,特别是一心想发动战争的德国和奥匈帝国。两国立即利用这一事件为借口,挑起世界大战。
——张佩侠《萨拉热窝事件与“一战”的爆发》
材料二 昨日,1941年12月7日——永世不名誉之一日——美国遭受日本帝国海军突然及蓄谋攻击。……余兹请国会宣布……合众国与日本帝国间,已有战争状态存在。
——《美国罗斯福总统致国会请对日宣战咨文》(《中国近代对外关系史资料选辑》下卷)
材料三 1991年8月19日,在党和军队内甚至爆发了反改革的暴乱……通过以俄罗斯总理叶利钦为首的民主派的果断行动,反叛力量遭到了失败。叶利钦……成功地在俄罗斯禁止了共产党,并宣布俄罗斯为主权共和国;就此,“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实际宣告终结。……1991年12月31日,苏联正式停止了存在。
——[德]曼弗雷德·马伊《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
材料四 疫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部署疫情防控工作……为全球疫情防控筑起了第一道防线……也为世界公共卫生事业作出了贡献。同时,这次疫情防控也暴露了不少短板和不足,尤其需要进一步完善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处理急难险重任务能力,切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经过艰苦奋斗,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的态势正在拓展,再次彰显了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李俊辉《抗击疫情彰显中国力量》(来源:理论网2020-03-21)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这一事件”指的是什么?有何影响?
(2)指出材料二咨文的背景性事件。合众国对日宣战,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材料三记录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对世界格局变化所产生的影响。
(4)据材料四,概括我国战“疫”取得基本胜利的根本原因、世界意义。并谈谈疫情防控给你的启示。
中国近代、现代的对外开放,显现了不同的状态特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入“被动附庸型”对外开放状态。……洋货泛滥是当时中国工业品市场的重要特征。外国工业品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力更强,使得中国棉纺手工业等失掉了价格主动权。……同时这时也是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时期,中国的贸易有所发展,但中外经贸关系畸形发展及中国市场体系发育不全,……中国难以实现工业化和近代化历史使命。
——陈争平《近代中外贸易的发展及其对国内市场的影响》
材料二 1978年,在邓小平先生倡导下,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40年来……中国人民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成功实现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转折。中国在对外开放中展现大国担当,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共建“一带一路” ……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促进了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习近平《开放共创繁荣 创新引领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载《人民日报》2018年4月11日)
材料三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完善全方位外交布局,推进合作共赢的开放体系建设,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来源:新华网 2019-10-31)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近代开放的特点及其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材料二中的“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的论断。
(3)据材料二,概括我国40年开放伟大历程的发展变化趋势及其对世界历史发展的积极影响。
(4)据材料三,参照材料一对中国近代开放特点的概括,归纳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特点。
人口数量变化是封建王朝统治的晴雨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古代部分王朝人口数统计表
时期 | 秦朝 | 西汉初年 | 汉光武 帝时 | 唐朝初年 | 唐朝开元 年间 | 唐肃宗乾元三年 (公元760年) |
人口数 | 3000万 | 1300万 | 2100多万 | 2400万 | 8000万 | 1600万 |
——数据来源《中国人口史》
材料二 清朝人口、耕地数对比表
年代 | 康熙24年 1685年) | 雍正2年 (1724年) | 乾隆6年 (1740年) | 乾隆19年 (1753年) | 乾隆24年 (1758年) | 乾隆41年 (1775年) | 乾隆52年 (1786年) | 百年 增加 | 百年 增长率 |
人口数 | 1亿 |
| 1.60亿 |
| 2亿 |
| 3亿 | 2亿 | 200% |
耕地数 | 6.08亿 | 6.84亿 |
| 7.09亿 |
| 7.16亿 |
| 1.08亿 | 0.18% |
——数据来自刘峰、王庆峰《论清代玉米种植对救荒事业的影响》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材料一中从秦朝到西汉初年人口锐减的主要因素。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西汉初年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政策?
(2)材料一中东汉光武帝时和唐朝开元年间人口数量的回升与激增,反映了我国封建王朝盛世局面的出现,这两个盛世局面分别被称为什么?
(3)导致材料一中公元760年人口数急剧下降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该历史事件对唐朝历史发展有何标志性影响?
(4)据材料二,概括清朝前期人口数变化的总趋势及其带来的主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