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有人说过去搞社会主义改造,速度太快了。我看这个意见不能说一点道理也没有。比如农业合作社,一两年一个高潮,一种组织形式还没巩固呢,很快又变了。从初级合作社到普遍办高级社,就是如此。如果稳步前进,巩因一段时间再发展,就可能搞得更好些。1958年大跃进时,高级社还不巩固,又普遍搞人民公社,结果六十年代初不得不退回去。
材料二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安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叫“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在私人和集体之间划分收入已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
——以上两段材料摘自《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
材料三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合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可以肯定,只要生产发展了,低水平的集体化就会发展到高水平的集体化,集体经济不巩固的也会巩固起来。关键是发展生产力,要在这个方面为集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什么教训?
(2)材料二反映我国农村生产关系方面怎样的变革?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内容。
(3)材料三中邓小平看待农村政策的依据是什么?据材料三分析其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与宗室重臣的交流中,孝文帝将他迁都的本意说得十分明白。平城虽“富有四海”,但只是“用武之地”,很难“移风易俗”。同时孝文帝明确地认识到只有迁都于“王里”洛阳,才能“光宅中原”。迁都后,他接二连三地南征萧齐,虽然连遭失败,然而他的“期於混一”的壮志,直到临终前仍念念于怀。
——摘编自尚志迈《也谈魏孝文帝拓跋宏的迁都―兼评王仲荤先生的迁都原因说》
材料二:北魏孝文帝改革,总结和肯定了以前民族融合的成果,又促进了这一融合进程的迅速发展。这一时期的民族融合,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还有在血与火的民族斗争中的附带同化。在内容上,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但少数民族在与汉族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如胡乐、胡舞、胡饼、尊重妇女的意识、胡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1)据材料一归纳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孝文帝改革时期民族融合的特点。
(3)据上述材料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1999年阿里巴巴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京东、苏宁易购等自营式电商企业随后相继诞生;2012年,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一大网购市场。近年的“双11”不仅是购物狂欢节,而且承载更多的是观念更新。材料表明
A.科技革命推动中国成为发达国家
B.二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迅速发展
C.互联网改变人们生活方式和观念
D.互联网的出现推动了全球化进程
在1787年的美国制宪会议上,富兰克林一直在琢磨刻在华盛顿座椅上的太阳是日出还是日落,当他含着激动的眼泪在宪法文本上签字后,他说:“现在我很高兴地知道,那是日出,而不是日落。”对材料中“日出”的理解最正确的是
A.制定宪法,废除黑人奴隶制度 B.美国由此成为真正统一的国家
C.宣布独立,美利坚合众国成立 D.英国失败,独立战争最终胜利
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一个人弄伤了贵族的眼睛,那么贵族可以依法弄伤这个人的眼睛;如果任何人的奴隶打了自由民出身的人,处割耳之刑。上述规定反映了该法典的( )
A.君权神授原则 B.抑强扶弱原则 C.阶级歧视原则 D.公平正义原则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两部宪法
A.汲取了“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建设的教训
B.完全解决现阶段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各类问题
C.都适应了当时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D.建立和完善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各级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