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钱穆先生指出:“中国版图的恢廓,盖自秦时已奠其规模。近世言秦政,率斥其专制。然按...

钱穆先生指出:“中国版图的恢廓,盖自秦时已奠其规模。近世言秦政,率斥其专制。然按实而论,秦人初创中国统一之新局,其所努力,亦均为当时事势所需。”其观点意在说明

A.秦朝确定了中国的版图

B.郡县制不利于实现君主集权

C.中央集权体制的产生顺应了时代的发展

D.专制暴政与秦朝的灭亡无关

 

C 【解析】 依据题干所给材料可知,人们都指责秦朝专制,但秦人完成了国家统一,秦人也是当时形势所需要的,不宜有更多的非议,这说明中央集权体制具有合理性,,其产生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题干所给材料强调的是中央集权制度具有合理性,“秦朝确定了中国的版图”与题干所给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郡县制有利于实现君主集权,排除;D项专制暴政导致了秦朝的灭亡,排除。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克盉和克罍是1986年在北京房山出土的两件青铜器。据《史记》记载,最初周王是将燕国封给太保召公的,但召公位高权重,还要继续留在镐京辅佐王室。于是,太保的长子“克”就代替他,成为第一代燕侯。两件青铜器的铭文中记载了这件事,克盉与克罍也由此得名。对克盉、克罍两件历史文物认识正确的是

A.为西周的分封制提供充分佐证

B.说明受封贵族必须在都城辅助天子

C.是目前所发现周代文物中最重的作品

D.文物所展示的内容出自于《史记》

 

查看答案

传说是在文字尚未发明的时代,人们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对历史所作的记录,因此传说通常不一定可靠。下列记载可靠的是

A.炎帝神农氏曾在山西高平地区尝百草、种五谷

B.商朝龟甲卜辞记载,王室征伐、问吉凶

C.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努力,解除了水患

D.燧人氏发明钻木取火,被黄帝封为司徒,主管南方事务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交通,交通运输,是随着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古代,人们为了生存,尽量沿河生活。近代蒸汽机的发明导致了产业革命.促进了机动船和机车的出现,从此开始了近代运输业。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首次将蒸汽机用于克莱蒙特号轮船上。1825年英国发明家斯蒂芬森制造的蒸汽机车在英国斯托克顿到达灵顿的铁路上运行成功。工业革命对交通的推进并没有以蒸汽轮船和蒸汽火车的出现而停滞不前。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发动机问题。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次成功地制造了第一辆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1903年12月,以内燃机为动力的飞机飞上蓝天,实现了人类翱翔天空的梦想。内燃机车、远洋轮船等也得到迅速发展。

——摘编自百度文库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历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工业革命与交通工具”自行拟定一个具体 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有人说过去搞社会主义改造,速度太快了。我看这个意见不能说一点道理也没有。比如农业合作社,一两年一个高潮,一种组织形式还没巩固呢,很快又变了。从初级合作社到普遍办高级社,就是如此。如果稳步前进,巩因一段时间再发展,就可能搞得更好些。1958年大跃进时,高级社还不巩固,又普遍搞人民公社,结果六十年代初不得不退回去。

材料二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安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叫“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在私人和集体之间划分收入已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

——以上两段材料摘自《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

材料三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合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可以肯定,只要生产发展了,低水平的集体化就会发展到高水平的集体化,集体经济不巩固的也会巩固起来。关键是发展生产力,要在这个方面为集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什么教训?

(2)材料二反映我国农村生产关系方面怎样的变革?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内容。

(3)材料三中邓小平看待农村政策的依据是什么?据材料三分析其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与宗室重臣的交流中,孝文帝将他迁都的本意说得十分明白。平城虽“富有四海”,但只是“用武之地”,很难“移风易俗”。同时孝文帝明确地认识到只有迁都于“王里”洛阳,才能“光宅中原”。迁都后,他接二连三地南征萧齐,虽然连遭失败,然而他的“期於混一”的壮志,直到临终前仍念念于怀。

——摘编自尚志迈《也谈魏孝文帝拓跋宏的迁都―兼评王仲荤先生的迁都原因说》

材料二:北魏孝文帝改革,总结和肯定了以前民族融合的成果,又促进了这一融合进程的迅速发展。这一时期的民族融合,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还有在血与火的民族斗争中的附带同化。在内容上,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但少数民族在与汉族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如胡乐、胡舞、胡饼、尊重妇女的意识、胡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1)据材料一归纳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孝文帝改革时期民族融合的特点。

(3)据上述材料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