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在《说国家》中指出:“我十年以前……哪知道国家是什么东西,和我有什么关系呢?到了甲午年,才听见人说有个什么日本国,把我们中国打败了……我生长到二十多岁,才知道有个国家,才知道国家乃是全国人的大家。”材料反映了
A.甲午中日战争给中国带来深重的灾难
B.陈独秀的思想意识落后于潮流
C.甲午中日战争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D.向西方学习的潮流由此开始
创立于1854年的上海英租界工部局经过10多年的艰苦努力,逐步明确征税范围、完善征税手段、强化追欠制度、细化征税标准、取得各国驻沪领事的同意支持,到1869年终于建立起成熟的税权制度。材料反映了
A.列强的侵略 B.缓慢的近代化步伐
C.政治近代化历程 D.洋务运动的开展
下图我国古代国家机构的设置变化反映了
A.君主专制制度开始建立 B.君主专制权力加强
C.机构精简行政效率提高 D.丞相权力的不断增强
据学者统计“北宋一朝科举考试共录取文士60035人,平均每年约360人;武举考试共录取武士868人,平均每年约5人。”宋代还规定文武官员在任期间,文臣考核升迁的年限比武臣短。材料反映了
A.科举制的发展与完善 B.北宋政府文武并用
C.北宋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D.宋朝商品经济繁荣
下列三幅图片中文物共同反映了
A.青铜器的作用 B.商朝文化的繁荣
C.我国信史的开始 D.文字的载体变化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关于“冷战”的起源问题,历史学家从多个角度展开论述,形成了几种不同的看法:第一种观点认为,“冷战”是由美国酝酿和发动的,苏联只是被动的应战者。第二种观点认为,“冷战”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是美苏双方行为的结果,并非美国单方面 对苏联发动的,或仅仅是由美国的政策和措施引起的。第三种观点认为,以美苏争夺为核心的东西方“冷战”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冷战”深深根植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及意识形态的杭争,直接产生于苏联保障国家安全战略与美国称霸全球战略的碰撞,原子武器的出现增强了美国的实力,加速了“冷战”的爆发,英国对“冷战”的爆发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