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6年,德法之间展开了一场具有决战性意义的战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6年,德法之间展开了一场具有决战性意义的战役。战争中,法国决心不惜一切代价你守住阵地,经过四个月的拉锯战,德法双方付出伤亡总计近百万人的代价。

——摘自岳麓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二《凡尔赛条约》签订后,德国从上到下对这个条约充满着不满,尤其是对法国……1940年5月,德国经过充分准备,兵分三路大举进攻西欧,先后占领荷兰、比利时等国,并攻入法国。号称欧洲第一陆军强国的法国仅仅6个星期就被打败,被迫投降。

——摘自岳麓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 戴高乐想要恢复法国的大国地位。激起法国的民族自信心,就不能不寻求合作和支持的力量。处于下坡态势的法国,单靠自己的力量根本无法实现复兴和强大……因此,他提出了建立“欧洲人的欧洲”的主张。

——摘编自孙建霞《探析20世纪50~60年代戴高乐的欧洲战略》

(1)材料一描述的哪一战役?谁挑起的?为什么挑起战争?

(2)材料二中德国为什么不满?为此德国采取了什么行动?

(3)综合上述探究,法德关系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对此你有什么感悟?

 

(1)凡尔登战役;德国挑起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德国经济迅速发展,但是占有殖民地少,为了夺取殖民地发动了战争。 (2)原因:一战后《凡尔赛条约》对德国进行了最大限度的限制;德国建立起法西斯政权,开始对外扩张并灭亡了法国。 (3)历程:对峙战争到签订和约再到对峙战争到走向联合。国家发展的重要条件是搞好和周边国家的关系;国与国的分歧可以通过协商解决,不要通过发动战争解决问题。(任意一点) 【解析】 (1)根据材料一“战争中,法国决心不惜一切代价你守住阵地,经过四个月的拉锯战,德法双方付出伤亡总计近百万人的代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凡尔登战役,1916年2月德军开始进攻凡尔登,挑起凡尔登战役,法军殊死抵抗。战争共造成70多万人伤亡,此役被称作“凡尔登绞肉机”,凡尔登战役是一战时德国在西线发动的时间最长,规模最大,伤亡人数最多的战役,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德国经济迅速发展,但是占有殖民地少,为了夺取殖民地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2)根据材料二“《凡尔赛条约》签订后,德国从上到下对这个条约充满着不满,尤其是对法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后《凡尔赛条约》对德国进行了最大限度的限制,引起了德国的不满;第二小问,根据“1940年5月,德国经过充分准备,兵分三路大举进攻西欧,先后占领荷兰、比利时等国,并攻入法国。号称欧洲第一陆军强国的法国仅仅6个星期就被打败,被迫投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应对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德国建立起法西斯政权,开始对外扩张并灭亡了法国。 (3)第一小问,根据“1916年,德法之间展开了一场具有决战性意义的战役”可归纳出战争;根据“《凡尔赛条约》签订后,德国从上到下对这个条约充满着不满,尤其是对法国”可归纳出签订条约;根据“1940年5月,德国经过充分准备,兵分三路大举进攻西欧,先后占领荷兰、比利时等国,并攻入法国”可归纳出对峙战争,根据“他提出了建立‘欧洲人的欧洲’的主张”可归纳出走向联合,所以法德关系经历了对峙战争到签订和约再到对峙战争到走向联合的变化。第二小问是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国家发展的重要条件是搞好和周边国家的关系;国与国的分歧可以通过协商解决,不要通过发动战争解决问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国力的大幅度提升及国际上“中国威胁论”“中国傲慢论”等言论的出现,中国政府适时提出了“和平发展”“和谐世界”及“新安全观”的理念,利用联合国、金砖国家峰会、上海合作组织、亚信峰会等多边外交舞台,阐释中国的“和平发展观”,倡导“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以及构建一个政治上相互尊重、经济上相互促进、文化上相互借鉴、安全上相互信任的“和谐世界”国际秩序诉求,向世界传播了谋发展、求和平、促和谐的负责任大国形象。

(1)据材料一,从万隆会议上的周恩来到习近平参加“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发生了什么变化?

(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做出的努力。

(3)综合上述探究,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中国以及新世纪的中国在国际关系上面临着什么共同的问题?从中国解决问题策略中你获得了什么感悟?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晚清1840~1895年大事年表

材料二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无可置疑地证明了满族无力应对时代的挑战,自强运动那种表面的近代化,无法使江河日下的统治获得新生。中国思想界认识到,只有进行一场激进的改革或革命,才能拯救中国。当一部分进步人士倡导效法彼得大帝与明治天皇,进行体制重组时,另一部分人则宣传革命,主张以中华民国代替清王朝。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1)依据材料一的大事年表,概括1840-1895年中国近代史发展的主线并依据史实加以说明。

(2)依据材料二,概括甲午战争失败后中国思想界出现了哪些不同的思想潮流,用史实说明这些思想潮流最后的实践结果如何。

(3)综合上述探究,概括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谈谈你的感悟。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郑州商城遗址是商代早中期的都城造址,总面积达25平方千米,是先周时期仅次于殷墟的庞大都城遗址。最新数据显示,郑州商城外城墙的始建年代为前1500年左右,可以推算内城和宫城的时间年代要不晚于前1500年,有学者认为此是“汤始居亳”的亳都。郑州商城的发掘,对于研究商代历史和古代城市发展史都具有重要价值。

材料二 克里特岛的宫殿遗址位于希腊本土以南130公里的地中海上的克里特岛上,面积约为270万平方米。史学界通常认为克里特(或米诺斯)文明主要是宫殿文明,因为正是宫殿成了这个独特社会系统的中心,没有这些宫殿克里特社会根本不可能存在。克里特岛的宫殿遗址的发现对研究希腊早期文明具有重要价值。

(1)据材料一、二,郑州商城遗址和克里特岛宫殿遗址有什么共同的历史研究价值?又分别有什么个性特征?

(2)请再举一例我国古代都城的遗址。

 

查看答案

根据联合国妇女署2015年的一份报告,女性部长人数超过部长总人数30%的国家在全球范围内只有30个,仍有8个国家的政府里一名女性都没有。这表明

A.女性就业率在持续增长 B.受教育的妇女人数增加

C.妇女政治地位不断下降 D.女性参政程度有待提升

 

查看答案

下图对美国失业率变化曲线中失业率的变化解读正确的是

A.1929年—1933年失业率变化体现了一战后美国经济繁荣

B.1933年—1937年失业率变化是由于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C.1937年—1945年失业率变化是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

D.1933年—1945年失业率总体下降是因为二战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