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皇明祖训》中记载,朱元璋规定: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

《皇明祖训》中记载,朱元璋规定: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劝奏,处以重刑”。明太祖朱元璋这一做法反映的实质是

A.加强君主专制 B.便于传达政令 C.改革丞相制度 D.扩大六部权力

 

A 【解析】 根据所学和材料“并不许立丞相……”可知,朱元璋废丞相,权分六部,自己亲自掌握六部,体现了加强君主专制的倾向,故A符合题意;皇权和相权的斗争中,相权最终被弱化,体现了皇权的强化,和传达政令、改革丞相制度、扩大六部权力均无关,故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战国时期,政府组织兴修的水利工程大量出现,如楚国兴修的芍陂,魏国兴修的引漳十二渠,秦国兴修的都江堰和郑国渠。上述史实发生的共同历史背景是

A.农业生产技术进步推动生产力发展 B.铁制农具和牛耕在战国时开始出现

C.各诸侯国加强联合,展开治水合作 D.秦王嬴政即位,采取措施统一中国

 

查看答案

汉字书法为中国独创的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汉子书法发展到隋唐时期,书法艺术进人新的境界,出现了一批声誉鹊起、大放异彩的书法家。下列书法家中,全属于唐代的是

A. 王羲之、柳公权、苏轼、赵孟頻

B. 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

C.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D. 李斯、王羲之、颜真卿、黄庭坚

 

查看答案

依据下列图片反映的史实,写一篇小短文,反映历史事件之间的对比。要求:字数80-120字,题目自拟,逻辑清晰,语言连贯。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6年,德法之间展开了一场具有决战性意义的战役。战争中,法国决心不惜一切代价你守住阵地,经过四个月的拉锯战,德法双方付出伤亡总计近百万人的代价。

——摘自岳麓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二《凡尔赛条约》签订后,德国从上到下对这个条约充满着不满,尤其是对法国……1940年5月,德国经过充分准备,兵分三路大举进攻西欧,先后占领荷兰、比利时等国,并攻入法国。号称欧洲第一陆军强国的法国仅仅6个星期就被打败,被迫投降。

——摘自岳麓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 戴高乐想要恢复法国的大国地位。激起法国的民族自信心,就不能不寻求合作和支持的力量。处于下坡态势的法国,单靠自己的力量根本无法实现复兴和强大……因此,他提出了建立“欧洲人的欧洲”的主张。

——摘编自孙建霞《探析20世纪50~60年代戴高乐的欧洲战略》

(1)材料一描述的哪一战役?谁挑起的?为什么挑起战争?

(2)材料二中德国为什么不满?为此德国采取了什么行动?

(3)综合上述探究,法德关系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对此你有什么感悟?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国力的大幅度提升及国际上“中国威胁论”“中国傲慢论”等言论的出现,中国政府适时提出了“和平发展”“和谐世界”及“新安全观”的理念,利用联合国、金砖国家峰会、上海合作组织、亚信峰会等多边外交舞台,阐释中国的“和平发展观”,倡导“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以及构建一个政治上相互尊重、经济上相互促进、文化上相互借鉴、安全上相互信任的“和谐世界”国际秩序诉求,向世界传播了谋发展、求和平、促和谐的负责任大国形象。

(1)据材料一,从万隆会议上的周恩来到习近平参加“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发生了什么变化?

(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做出的努力。

(3)综合上述探究,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中国以及新世纪的中国在国际关系上面临着什么共同的问题?从中国解决问题策略中你获得了什么感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