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波澜壮阔,大国兴衰构成了重要的篇章,大国关系深深影响着世界局势的发展和变化。“和平崛起的中国,为其他国家树立了治国理政的新典范,也为重塑全球秩序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英国汉学家马丁·雅克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兴与衰)
材料一 荚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新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否则,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在18、19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1)材料一中“新的政治制度”是指什么制度?“和平地实现现代化”是指什么?作者要表达的观点是?
材料二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评论近代中国:近200年的中国或许只是历史上一个短暂的意外,这并不是常情。如果今后中国要回到属于她的位置并不意外。
(2)材料二中“短暂的意外”是指什么?你认为“意外”的起点是什么?说明理由。
(3)对比上述两则材料,说说给你哪些启示?
(战与和)
材料三
(4)解读材料三,判断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并根据画面内容写出其具体表现。
材料四 纵观历史,诸如造船业等技术的进步,为消除地区和民族之间的界线提供了方法,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今天,几乎是瞬时的电子通信消解了时间和空间,在无线电、电视、传真机和网络计算机的交流中,一个地球村出现了,往昔的社会、经济和政治上的隔离消失了。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5)据材料四回答,促进文明传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经济上的“隔离消失了”反映了当今世界怎样的发展趋势?中国的哪些举措为“重塑全球秩序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水利工程
材料一 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包括都江堰(如下图)、郑国渠等,有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1)分析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 隋炀帝大业元年更令开导(汴渠),名通济渠。炀帝巡幸,乘龙舟而往江都。自扬、益、湘南至交、广、闵中等州,公家漕运,私行商旅,舳舻(zhi lu指首尾衔接的船只)相继。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焉。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
(2)据材料分析隋朝大运河开凿的利与弊。
材料三 一开始,田纳西河流域建起的多座大坝,向流域居民提供和销售电力。最后,这项工程避免了300万英亩土地被河水冲蚀,让流域居民的平均收入倍增,工程所耗资金也以缴纳联邦税收的方式全部偿清。田纳西河流城工程是参议员乔治·诺里斯一直以来的梦想,但将其变为现实的人是罗斯福。
——[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3)据材料三概况田纳西水利工程建设的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说说这些水利工程建设给我们哪些启示?
大豆
材料 中国是大豆的故乡,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大豆的记载。先秦时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区,“豆饭”是人们的重要食物。《齐民要术》通过总结劳动人民长期的实践经验,认识到大豆对于改良土壤的作用,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唐宋时期的文献中都有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备种的记录,大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
1765年,大豆引入北美,最初作为饲料或绿肥。19世纪末,大豆根瘤的固氮功能被发现,在美国干旱地区推广种植。至1910年,美国已经拥有280多个大豆品种。1931年,福特公司从大豆中开发出人造蛋白纤维,大豆成为食品工业、轻工业及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
——摘编自刘启振等《“一带一路”视域下栽培大豆的起源和传播》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对以下表述做出判断:直接从材料得出的,在答题卡对题号后涂“A"”;违背材料所表达意思的,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B”;材料没有涉及的,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C”。
①我国人民最早培育、驯化了大豆,种植范围从中原推广到南方。
②从古至今,豆制品都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
③工业革命完成后,大豆开始在美洲种植
④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大豆的用途得到广泛开发。
(2)据材料,简析物种交流的积极意义。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或两个卒子—东欧和西欧;中国也已不再是苏联的卫星国或地位较低的伙伴。”材料表明
A.两极格局瓦解 B.多极化趋势出现 C.世界新格局形成 D.区域集团化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创伤。按历史顺序排列下面二战题材的电影海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③②①④ D.②④③①
下图是三次工业革命进程示意图,从图中可以获取的信息是
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蒸汽机的应用
B.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和德国后来居上
C.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是电气化的实现
D.三次科技革命生产力未发生根本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