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近代历史上,西方国家的近代化历程首先从思想开始。14-16世纪,欧洲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18世纪,启蒙运动于法国达到高潮,这两场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欧洲的社会进步。思想解放的熊熊大火引起欧美国家社会制度的变革。17世纪以来,欧美地区先后发生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美国南北战争、俄国农奴制改革,这些国家由此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先进制度迸发强烈的活力,促进了技术的革新和进步,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相继发生,欧美国家生产力获得惊人发展,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历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思想、制度、技术”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从1953年起,我们就要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了,准备以20年时间建成中国的工业化……但是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论十大关系》实际上是思考开辟一条跟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八大进一步确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即“尽可能迅速地实现国家工业化”……实现国家工业化是中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
材料三: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中心环节是发展国家的重工业……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上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侮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了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建设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93年版
(1)据材料一概括说明新中国初期中国的工业状况。
(2)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初期工业化的基本设想,并依据材料三说明制定该设想的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朝中后期至19世纪中叶以前,苏州是中国唯一拥有全国经济中心地位的城市苏州“首重机业,城东比户皆然”,丝绸、棉布行销全国各省,“其外洋如高丽、印度以及欧美各国,莫不有销路”。鸦片战争之后,“洋布盛行,布市销减”,“蚕棉得丰岁,而皆不偿本”。据统计,道光年间苏州尚有12000余部织机,到1880年织机仅有5800部。苏州的手工业行会众多,许多行会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还对产品划定统一的价格,并实施统一工价,以限制竞争和自由雇佣。棉布、棉纱、茶丝和米的贸易都不再经流苏州,转而经由上海。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州变成了大上海的“卫星城”
——摘编自王卫平《明清时期江南城市史研究》
材料二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1843年后上海成为对外开放的商埠并迅速发展。鸦片战争后,上海被殖民主义者强迫开辟为通商口岸。外国资本的入侵垄断了上海及东南沿岸的手工业,但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了上海的商业、金融、纺织、轻工业和交通运输的发展。同时,民族工商业也开始成熟起来。上海不仅成为中国的商业金融中心,也控制了国家的工业命脉,成为当时的远东第一大城市。
——摘编自百度文库
(1)据材料一分析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州经济地位的变化趋势及原因。
(2)据材料二分析上海在近代迅速发展的原因。
(3)据上述材料归纳影响苏州、上海城市发展的共同因素。
1933年,罗斯福提请国会通过法案,创立资源保护队,主要针对中部平原频发的沙尘暴。到1941年为止,共计招募了250多万青年人参加,开辟了740多万亩国有林区和大量的国有公园。史学家认为这一措施“最受欢迎”“最无争议”,也“最为成功”。该措施“最为成功”主要是因为
A.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B.使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起来
C.成功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 D.环境保护与增加就业相结合
英国最初的工厂大都建在河流和山谷附近,后来工厂开始逐渐向人口集中的城镇迁移并向各行业扩展。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珍妮机的发明 B.交通工具的革新 C.电力的广泛应用 D.改良蒸汽机的推广
在雅典民主政体确立后一段时间,有的执政官是未经正当选举上台的,被称为僭主。他们一般出身贵族,政绩斐然,重视平民利益,但最终受到流放等惩罚。这种现象表明,在当时的雅典
A.政治生活缺乏法制基础
B.公民尚不具备政治权利
C.民主政治已是人心所向
D.贵族完全垄断国家政权什人城区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