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下图记录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措施。这些措施( ) A.结束了南北分裂 B.削...

下图记录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措施。这些措施(  )

A.结束了南北分裂 B.削弱了北魏实力 C.促进了民族交融 D.加剧了社会矛盾

 

C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采取改说汉语、改穿汉服、改用汉姓、鼓励与汉族联姻等汉化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C正确,B排除;结束了南北分裂是在隋朝时期,A排除; 孝文帝改革有利于缓和当时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D排除。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新疆是“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地区,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隶属中央政府管辖开始于(  )

A.西汉时设立西域都护 B.唐朝时设立安西都护府

C.清朝时设置伊犁将军 D.东汉时班超出使西域

 

查看答案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司马迁编撰《史记》的宗旨,这部史书记述历史的起止时间是

A. 黄帝—汉武帝

B. 黄帝—汉高祖

C. 西汉—东汉

D. 战国—五代

 

查看答案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方言不一致,汉文字却是统一的。这是因为(   )

A.文字书写在丝帛和竹简上 B.秦始皇统一了文字

C.西汉时期发明了造纸术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查看答案

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流行性疫病对人类历史进程影响巨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347年由寄生在老鼠身上的跳蚤携带的耶尔森氏鼠疫杆菌经地中海各港口传到了意大利、西班牙、法国、英格兰、奧地利等国家。人们发现死亡如影随行,信仰没办法驱走疫病,在许多地方,“尸体大多像垃圾一样被扔上手推车”。据估计,在14世纪的100年中,黑死病在欧洲共夺去了2400多万欧洲人的生命,约占当时全欧洲人口的1/4。

        ——摘编自萧贺雄《鼠疫差点毁了欧洲》

材料二:伦敦于14991665年发生多次严重鼠疫疫情。取代中世纪消极无为的宗教防疫观念束缚的是伦敦市政当局号召患病家庭主动进行隔离,后来隔离措施在全国逐渐合法化和制度化。英国政府积极加强疫区公共卫生建设,初步构建了国家公共卫生防疫体系,为防疫工作奠定了制度基础。至17世纪末期,鼠疫逐渐从英国消退。

        ——摘编自陈凯鹏《近代早期鼠疫在英国消退原因探析》

材料三:在1910年东北鼠疫影响下,1913年起京城卫生陈列所扩大规模,陈设近代卫生器械和图片、书籍等,供民众参观。1915年制定的《违警律》对水源、沟渠、饮食加工等进行规范;同年内务部颁布《文官高等考试令》,对公职人员的素质提出要求,待录人员应掌握病理、解剖、药剂、化学等专门知识。同时还颁布《管理药商章程》等。1916年颁布《传染病预防条例》,对鼠疫霍乱、白喉、天花等传染病的处理程序、责任主体、技术操作等做出规范,改变了传统医学关于传染病是瘴疠之气的看法。

材料四: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疫情防控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在这个紧要关头,十余天两座医院拔地而起,可以说是奇迹。一方面,这两座医院不是搭建几个板房、把病人集中起来那么简单,而是要符合传染病防控的各项标准,相关的配套设施要求都很高;另一方面,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建设难度超过施工单位以往任何一次任务。然而,疫情就是命令,任何防控举措都慢不得、等不得,面对挑战,肩负责任,各方人员圆满完成既定建设任务。支撑壮举的,是强大的建设能力、物资调配能力,是重大战役中高超的指挥调度、统筹协调能力。迅速决策部署、迅速设计谋划、迅速动员建设,这正是我们制度优越性的生动体现。

        ——2020年2月6日人民日报

(1)根据材料一,概括14世纪“黑死病”危机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危机对欧洲思想文化产生的影响。

(2)材料二中,英国政府防疫工作发生了什么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政府防疫工作发生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民国初年公共防疫取得进展的原因有哪些?

(4)根据材料四概括“我们制度的优越性”指的是什么?

(5)2003年非典疫情、2014年埃博拉病毒肆虐、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都曾让世界陷入了全球性公共卫生危机,有学者提出“疫情改变世界”的观点,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查看答案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多样的人类文明,“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代史学研究者在评价我国古代的丝绸之路时称:“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它(古代丝绸之路)把黄河文明、恒河文明、两河文明和希腊文明等诸多人类文明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联在了一起,被喻为世界历史展开的主轴。”

材料二:唐朝以其博大的胸怀吸收着各种外来文化,同时又以其高度的文明影响了周围各国。唐朝时,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或地区与中国有往来,其中就包括日本。那时候,外国人除了和中国人贸易,还学习中国的科技文化,引进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繁盛的唐朝在世界上的声望很高,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材料三:中华文明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开放体系。从历史上的佛教东传、“伊儒会通”,到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传入中国,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对外开放,中华文明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

    ——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材料四: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我们要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为此,我愿提出4点主张。第一,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第二,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第三,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第四,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习近平《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

(1)材料一中这“主轴”展开于我国哪一朝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基础的历史人物,并说明丝绸之路在今天中外交流的重要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参照隋唐制度进行了哪次重大改革?依据材料概括“唐朝在世界上的声望很高”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文化运动早期传播了西方的什么进步思想?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中国共产党人“兼收并蓄”,在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分别开辟了什么道路?

(4)根据材料四指出,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多样的文明?

(5)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如何弘扬民族文化、提升文化自信,促进各种文明交流,说说你的建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