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家建设包括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文化建设,而以经济建设为基础。”“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1月1日社论
材料二:下列反映的是新中国在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
材料三:“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1958年6月21日社论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什么?党和政府为实现“最高利益”所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全国人民“积极奋斗”取得了哪些成就?列举2例。
(2)材料二中,图一、图二和图四分别说明了什么历史事件?
(3)根据材料三,指出当时我国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国家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1979年。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转变。实现四个现代化,大幅度地提高目前落后的生产力,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和思想方式。
----《人民日报》1979年元旦社论
材料二 在那些边远山区和贫困落后的地区---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在一般地区,意见实行包产到户的,如果群众不要求改变,就应允许继续实行。
----中共中央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通知(1980年)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因何而起?请指出战略转变前后,党的工作重心分别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回答,为了改变农村落后的生产面貌,农民作出何种尝试?通过这些尝试而逐步形成的农村改革制度叫什么?这种制度的全面推行,使农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建言献策。
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一道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的会议是
A.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觉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著名历史学家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写道“他(指邓小平)把市场经济称作‘一种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强调‘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并要求做到两者的‘内部统一’。直到1992年,他才打破禁忌,公开宣称政府的中心任务就是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材料中邓小平“打破禁忌”的论断
A. 促成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B. 促成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 推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 D. 引导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正确的思想路线是社会发展的灵魂。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思想路线是( )
A.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 反对专制,提倡民主
C. 反对迷信,提倡科学 D. 求同存异,和平共处
邓小平指出:“过去的成功是我们的财富,过去的错误也是我们的财富。我们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但应该说‘文化大革命’也有一‘功’,它提供了反面教训。”这个“反面教训”是
A. 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
B. 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C. 过度依赖苏联政府
D. 以阶级斗争为纲和严重的个人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