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53年12月,周恩来总理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53年12月,周恩来总理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材料二  一个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材料三  一个更为显著的变化是在外交领域,在不断加深与亚、非、拉国家友谊的同时,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新中国一步步打开西方世界的封锁,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筑梦中国》解说词

材料四  中国将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始终做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

——摘编自习近平在亚非领导人会议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周恩来同志提出的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什么?

(2)材料二中周恩来提出的“改变了会议的航向”的著名方针是什么?体现了新中国怎样的外交政策?

(3)结合材料三,“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新中国外交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请列举两个事例

(4)据材料四,概括中国将推动建立怎样的新型国际关系?

(5)结合所学,总结我国取得一系列外交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1)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方针:“求同存异”;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事例: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1972年,中美双方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了,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2年中日建交;1979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美关系正常化); (4)关系:和平友好、互利共赢 (5)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解析】 (1)据材料一“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可知,周恩来同志提出的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底,我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按照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据材料二“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可知,材料二反映了周恩来同志参加亚非会议(万隆会议)。1955年,亚洲和非洲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会议,由于帝国主义的破坏和与会各国间矛盾错综复杂,会议出现尖锐分歧,周恩来及时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体现了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根据材料三“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新中国一步步打开西方世界的封锁,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外交“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外交“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事例包括: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1972年,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4)据材料四“中国将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始终做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结合所学可知,新时期我国致力于推动和平友好、互利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5)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我国取得一系列外交成就的原因是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始终与土地政策的调整相联系,某校八年级学生对不同时期的政策进行了材料搜集和探究学习。请你一起加入吧!

(第一阶段:土地梦想的实现)

材料一  图1、图2

(第二阶段:由分到合的过程)

材料二  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这就影响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第三阶段:探索中的失误)

材料三  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卫星”,分别从湖北省麻城县麻溪河乡和福建省南安县胜利乡的田野上腾空而起了。

——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

材料四  1958年8月初……实行高度集中的统一经营,分配方面实行供给制与工资制相结合……由公社统一发放,生产好坏分配也一样。

(第四阶段:新时期农民的创举)

材料五  1978年底,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18户村民在村西一间茅屋里秘密开会,决定实行“大包干”。包干到户的第一年,从未向国家贡献过一粒粮食的生产队第一次向国家贡献粮食4万斤,油料2万斤。小岗村的奇迹,使人们看到了农村改革的希望。

(1)材料一反映的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农村的社会变革,使我国的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2)为了解决材料二中出现的问题,国家对农业政策进行了怎样的调整?

(3)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了在当时农村出现了哪两大运动?这两大运动对中国经济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4)据材料五,指出“农村改革的希望”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5)由上述材料,你获得什么认识?

 

 

查看答案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伟大的祖国经历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历程,一步步接近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全国人民经过二十八年的浴血奋战,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东方。

材料二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开辟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带领人民开创了一条……道路,极大地发展了生产力,增强了综合国力,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使中国走上了一条富裕安康的强国之路。

材料三  党的十八大之后,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发有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明确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我们相信,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华民族这个“东方巨龙”一定会日益“强起来”,中国梦一定会实现!

(1)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一中“二十八年”的起止时间。标志中国人民“站起来”的事件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说你对“崭新的姿态”的理解。

(3)材料二中“改革开放”政策始于哪次会议的决策?这次会议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邓小平带领人民开创的道路是什么?

(4)根据材料三说说,“东方巨龙”一定会日益“强起来”的重大举措是什么?

(5)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能为实现“中国梦”做出哪些努力?

 

 

查看答案

2017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施行。《国歌法》明确规定,在公共场合故意篡改国歌歌词、曲谱,以歪曲、贬损方式奏唱国歌,或者以其他方式侮辱国歌的,由公安机关处以警告或者十五日以下拘留等。《国歌法》所保护的对象是(   )

A.《英雄交响曲》 B.《义勇军进行曲》

C.《黄河大合唱》 D.《游击队之歌》

 

查看答案

改革开放后,国家投入巨额资金改善交通条件,并取得巨大成就。截至2010年底,中国的铁路营运里程已居世界第二。下列成就不是改革开放后取得的是

A.青藏铁路 B.鹰厦铁路 C.中欧铁路 D.京沪高铁

 

查看答案

20世纪70年代,中国城乡居民的衣着主要是单调的灰蓝黑。进入如进入90年代,人们的服饰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日益多元化、个性化。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

A. 思想观念不断解放

B. 西方文化影响深远

C. 服饰品味逐渐提升

D. 服装产业迅猛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