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 年秋,小明的爷爷去北京参加了一次大会,还举手表决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他参加的这次会议是 ( )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协会议 B.中共十三大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十四大
“开着一辆解放牌汽车,奔驰在青藏公路上”,这种情景最早会出现在 ( )
A.抗美援朝时期 B.“文化大革命”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一五”计划完成后
建国初期,毛泽东指出:“现在我们能做什么? 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这说明当时我国必须 ( )
A.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B.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
C.加速实现手工业合作化 D.逐步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是在( )
A.是中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 B.开国大典上
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 D.西藏和平解放后
“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清晨我放飞一群白鸽/为你衔来一枚橄榄叶/鸽子在崇山峻岭飞过/我们祝福你的生日/我的中国/愿你永远没有忧患/永远宁静……这是儿女们心中期望的歌。”这首歌中的“生日”是指 ( )
A.10月1日 B.10月8日 C.9月22日 D.9月24日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过程中,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政策,这些政策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
(1)从材料一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哪一行业发展最快?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党和政府实施了哪一发展规划?
材料二 八大二次会议(1958年)肯定了当时已经出现的“大跃进”形势,并且说,中国正在经历着“一天等于20年”的伟大时期求缩短超英美的时间,争取7年赶上英国,再加8年或者10年赶上美国……要掀起一个“以钢为纲”带动一切的“大跃进”。
——孙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大跃进”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大跃进”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消极影响。
材料三 “文革”时期安徽凤阳一段花鼓词唱道:“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1979年,凤阳县粮食产量比历史上的最高年份增长了99%。老百姓唱道:“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
——摘自岳麓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3)材料三中两段唱词反映凤阳农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4)综合上述,你认为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哪些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