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取的方针和部署如下:一、令东北野战军立即结束休整,夜行晓宿,隐蔽入关,首先隔断平、津和津塘间国民党军的联系,将其分割包围,然后各个歼灭;二、令华北军区第1兵团停攻太原、第3兵团撤围归绥,以免攻克诸城后,使傅作义感到孤立而早日撤逃。与此有关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陈毅曾在一首诗中写道:“十年争战后,国共□□又。回念旧时人,潸然泪沾袖。抗日是中心,民主能自救。坚定勉吾侪,莫作陈独秀。”根据诗文内容判断,诗中的“□□”应是
A.内战 B.谈判 C.合作 D.对峙
下侧漫画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出现是由于
A.袁世凯告密致戊戌变法失败 B.袁世凯逼迫宣统帝下诏退位
C.袁世凯任中华民国临时总统 D.袁世凯废临时约法复辟帝制
英国保守党詹姆士·古拉哈姆曾发表演讲说:刚才和我意见不同的一位绅士谈到在广东飘扬着光荣的英国国旗。可是,这面旗子是为了保护臭名昭著的禁品走私而飘扬的。如果现在要在中国的沿海升起这样的旗子,我们一看到它都不能不感到恐怖和战栗。他意在
A.说明鸦片战争是非正义战争 B.为英国发动的侵略战争助威
C.阐述战争危害是令人恐怖的 D.表示对中国政府的同情怜悯
家国情怀是个人对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材料一: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序》
(1)材料一反应了哪一事件后思想上的转变?哪场运动实践了“师夷长技”?
材料二:中国人只有家族和宗族的团体,没有民族精神,所以虽有四万万人结合成一个中国,实在是一片散沙。如果再不留心提倡民族主义,结合四万万人成一个坚固的民族,中国便有亡国灭种之忧。我们要挽救这种危亡,用民族精神来救国。
----孙中山1924年《国家建设·民族主义》
(2)孙中山认为国人的国家观念有什么不足?孙中山阐述上述思想目的是什么?
材料三:中国在巴黎和会上蒙受的屈辱阻碍了中国寻求西方模式的国家认同。五四知识界对西方的幻灭,伴随着亲苏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许多中国人认为俄国革命是中国进行国家建构的唯一成功楷模。
——据徐国琦《中国与大战》等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人的国家模式认同有何变化?随后的哪些史实能佐证这一变化?
材料四:吴老三解放前是个剃头匠。1956年成了公家人,当然还是剃头。时光荏苒,近三十年过去了。吴老三退休了,就在自己家门口开了一个理发馆。每天点钱的日子很惬意,不过他儿子却牢骚满腹——因为在国营厂子里不好混了。
-----摘自《中国近现史教学参考资料》
(4)材料四中1956年吴老三成为公家人的原因是什么?吴老三能开理发馆与我国召开的哪次重要会议有关?他儿子为啥“在国营厂子里不好混了”?
材料五:2020年的春节注定不平凡,注定让人难以遗忘,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牵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而有这么一群人放弃休假时间,放弃与亲人团聚时刻,毅然决然的踏上离乡之旅,与别人背道而行,来到疫情的最前线,他们不为功名利禄,不计生死,不畏辛劳,只为心中的那一份责任与担当,为我们守卫着一方净土。他们就是最美的逆行者!
-----摘自课堂作文网
(5)“最美探索者”、“最美建设者”和“最美的逆行者”身上体现了怎样共同的家国情怀?
妥协是一种政治智慧,西方世界不同程度地巧妙运用妥协艺术。
材料一:处死查理一世无疑是“革命”,但是经过“光荣革命”的“反革命”,英国用宪政框架吸纳革命原则,成就了代表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近代宪政体制。资产阶级与权之间达成了王权接受限制的持续妥协,维护了英国持久稳定的法治与和平。
------杨和平《查理一世之死与英国宪政体制的确立》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妥协的具体表现是什么?依据材料,这种“妥协”对英国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材料二:杰弗逊曾经说过:“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制宪者们精明地设置障碍,使权力不能集中在任何一个人或一个部门之手,以避免胡作非为或盲动。控制的办法主要是使每个部门都在别的部门中发挥一定作用,有能力延缓甚至阻止其他部门的行动……
------钱满素《美国掀翻:分权·制衡·民主化进程》
(2)材料二中“猜疑”的实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制宪者们是如何“精明地设置障碍”,以避免总统“胡作非为或盲动”,而实现利益相互妥协的?
材料三:核武器有巨大的杀伤力,成为美苏军备竞賽中的重中之重……到70年代初,美苏战略核力量大体形成均势、竞赛的结果,使得双方都拥有多次毁灭对方的能力……美苏尽管争夺激烈,但竭力避免直接碰撞,两国之间并没有发生战争。
-----摘自岳麓书社《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3)根据材料三指出美苏两国为什么“没有发生战争”?这反映出当时世界处于一种怎样的状态?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妥协”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