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面对世界新形势提出的中国智慧与方案,构建和谐共进的世界,...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面对世界新形势提出的中国智慧与方案,构建和谐共进的世界,是全人类共同的愿景,邀您一起来完成以下探究活动。

(溯源世界经济联系)

(1)上图是历史著作《全球通史》,从全球史观的角度简述作者以1500年这个时间将书分为上下册的理由。

材料一古代“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把沿线国家和大洲通过无数的节点联结起来,这些节点促成了一个松散的经济和安全共同体的形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国际社会需要一个联结全球经贸的通道和共同体。

——摘编自狄伯杰《从根本上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2)材料一中,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哪个洲?在经济全球化推动下,形成了哪些经贸共同体?

(回望世界市场形成)

材料二  1840年,正值以英国为中心的技术革命结束后不久,故中国的大门可以认为是新技术这一重锤砸开的……就在中国人模仿这些技术达到高潮的时候,西方正酝酿着又一次技术革命……对此,中国科技人员再没有冷淡和怠慢……应该看到,经历了这70余年,中国技术发展的整体速度加快了。

——杨德才主编《20世纪中国科学技术史稿》

(3)材料二中,“以英国为中心的技术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中国的大门”被“砸开”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总有一天,到那时……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

——维克多·雨果

(4)材料三中,雨果设想的欧洲国家关系是怎样的?在欧洲历史上有哪些背道而驰的实践?

(共建命运共同体)

(5)为实现全球的合作共赢及全球治理体系的进步,中国政府在多个国际场合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人类命运共同体有何现实意义?

 

(1)新航路开辟使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 (2)亚洲和欧洲;世界贸易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欧盟等。 (3)珍妮机的发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欧洲国家可以保留自己的民族特色,而被整合在一个和谐、友爱高级整体里;实践:拿破仑的征服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等。 (5)现实意义:体现了当前国际社会在发展问题上的重要共识,符合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对于各国在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及在合作共赢基础上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并为维护地区及世界和平与稳定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解析】 (1)《全球通史》之所以“1500年”作为全书上下册的分界线,这与1500年前后发生的某一事件有关。结合所学,1500年前后,迪亚土、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等航海家发现新航路。新航路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2)“丝绸之路”是西汉张骞开辟的,东起西汉的首都长安(今西安),经河西走廊,到中亚、西亚,远抵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故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是亚洲的中国,终点是欧洲。结合所学,在经济全球化推动下,经贸共同体有:世界贸易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欧盟等。 (3)“以英国为中心的技术革命”指爆发于英国的工业革命。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它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中国的大门”被“砸开”指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国门洞开,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材料“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说明雨果认为欧洲国家在保留自己的民族特色的前提下被整合在一个和谐、友爱高级整体里。在欧洲历史背道而驰的实践是指破坏和平、制造侵略的事端,比如拿破仑对外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 (5)人类命运共同体旨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展现了中国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全球发展、建设国际新国际秩序的决心与能力,进一步树立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良好形象,体现了当前国际社会在发展问题上的重要共识,符合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于各国在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及在合作共赢基础上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并为维护地区及世界和平与稳定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世纪初以来爆发的两次世界大战硝烟已经殆尽,却给整个人类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创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读图,探究下列问题。

(1)A、B处的历史事件分别具有怎样的历史影响?指出图中C国在一战前后社会性质的变化,这一变化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

材料二 斯大林格勒之战,英美报纸比之为凡尔登战役,“红色凡尔登”之名已传遍于世界。这个比拟并不适当。今天的斯大林格勒之战,比起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凡尔登来,有性质的不同……这一战,不但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甚至也不但是这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而且是整个人类历史的转折点。

——毛泽东《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如何理解材料中两次战役“性质的不同”?

材料三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美国经历了一个从中立到参战的根本性的转变过程。其根本原因有二:一是美国一贯主张的“欧洲均势”被打破,二是美国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受到威胁和挑战。美国的参战,不仅改变了战争总体力量的对比,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3)根据材料三,分析说明美国参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4)当今世界格局仍存在诸多不安定的因素,当今世界依然不太平。两次世界大战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深刻教训?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美国独立战争期间,路易(法国国王路易十六)援助美国并非他热爱民主起义,而是由于他畏惧且憎恨英国。 他帮助美国,支持自由事业,可这却成为压倒法国的最后一块巨石,法国已彻底倒闭了。

——海斯、穆恩、韦兰《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何说美国的独立战争是一次“民主起义”? 请从政治和经济两个角度分析18世纪后半期英国被法国“畏惧且憎恨”的原因。

材料二 俄国1861年改革后,一位官员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列宁则指出:“臭名远扬的‘解放’是对农民的无耻掠夺。”

(2)依据俄国1861年改革的有关内容,分别指出材料二中两种认识的基本依据。

材料三  日本在19世纪中叶感受到西方侵略中国的巨大威胁,他自身仅仅受到西方的最初挑战,就主动做出强烈的反应,这就是明治维新的结构性变革,但日本并不想抛弃自己的传统,搞全盘西化。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3)材料三“西方的最初挑战”具体是指?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在政治上是如何做到在“结构性变革”的同时“不抛弃自己的传统”的?

材料四  (日本领导人在现代化中)他们处心积虑要保存自己的民族遗产,加强国家以皇朝对人民的控制,因而小心翼翼地保护日本传统的大量成分,使之不致受到新文明的触染。人为地采用好战的现代化的强硬外壳来保护大量中世纪传统文化,在这其中不少东西具有原始性,孕育着火山爆发的深重危险。

——摘编自胡适《中国与日本的现代化运动文化冲突的比较研究》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尝试评析胡适的观点。

 

查看答案

大国力量对比对世界格局的变化有着重要影响。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后的括号内正确的填“正确”;错误的填“错误”,并加以改正。

(1)英国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在17世纪后半期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国家,号称“日不落帝国”。(  )

改正:                                                                           

(2)1922年签署的《凡尔赛和约》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便利了美国在华侵略势力的扩张。(  )

改正:                                                                            

(3)二战中,《开罗宣言》的签署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

改正:                                                                            

(4)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形成美、日、东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

改正:

 

查看答案

近些年来,湖北武汉、荆门等地借鉴美国旧金山“硅谷”经验、做法,纷纷出台政策,打造“光谷”“农谷”等产业特色。促进这些概念、政策出台的主要背景是

A. 经济全球化的推动

B. 科技在经济发展中作用提高

C. 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提升

D. 国家发展工业的要求

 

查看答案

《美国的梦想》中有这样一个论断:“马歇尔计划:一箭双雕。”这里的“双雕”是指(    )

A. 输出资本、对抗苏联 B. 遏制欧洲、称霸世界

C. 控制欧洲、遏制苏联 D. 复兴欧洲、干涉中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