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位历史老师在世界史课堂上举了“印度”这个案例,来讲述世界人民反抗殖民斗争的艰辛历程,其板书如下图所示,横线空格处应该填入的内容是
A.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B.卡德纳斯改革
C.华夫脱运动 D.不结盟运动
在学习世界史过程中,某学生梳理、绘制了《苏俄(苏联)经济发展史》示意图,其中“政策③”指的是
A.新经济政策 B.工业化政策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余粮收集制政策
下表可用于直接研究的历史主题是
| 英国 | 法国 | 德国 | 美国 |
19世纪中期工业生产所占位次 | 1 | 2 | 3 | 4 |
1913年工业生产所占位次 | 3 | 4 | 2 | 1 |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 1 | 2 | 4 | 5 |
A.工业革命时期列强实力的演变 B.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过程 D.美德两国间全面矛盾的发展
1935年,厄瓜多尔政府在本国勒克湾海岸上建立了一座纪念碑,碑文上写道:“他于1835年在加拉道巴哥斯群岛登陆,在研究当地动植物分布时,初次考察到生物进化问题。从此开始了这个悬而未决的论题的思想革命。”碑文中提到的“他”,应该是
A.哥伦布 B.麦哲伦 C.瓦特 D.达尔文
比较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其相同点是
A.都强化了本国的农奴制 B.都削弱了本国的农奴制
C.都保留了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 D.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著名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著有《全球通史》,分为“1500年以前的世界”、“1500年以后的世界”两大部分。作者重视“公元1500年”这个历史坐标的主要原因是
A.世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到大西洋沿岸
B.人类文明的发展开始进入到工业文明时期
C.世界从孤立、分散、隔绝走向整体的联系
D.促进了欧洲农村的垦殖运动并确立地圆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