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有人对近代中国部分著作和报刊中“民主”“共和”两个关键词出现的频率进行统计发现,...

有人对近代中国部分著作和报刊中“民主”“共和”两个关键词出现的频率进行统计发现,1893—1898年“民主”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共和”的频率。这一现象反映了

A.同盟会忽视了在国内的思想宣传

B.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已深入人心

C.维新变法思潮成为新思潮的主流

D.顽固保守势力阻碍新思想的传播

 

C 【解析】 1895年到1898年是维新变法运动时期,在这期间,资产阶级维新派努力宣传维新思潮,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派主张民主,要求实行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但不主张共和制,所以民主出现的频率高于共和,C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时间是1893年到1898年,同盟会成立的时间是1905年,二者时间不符,排除A;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深入人心主要是在辛亥革命以后,时间有材料不相符,排除B;顽固保守势力阻碍新思想传播的同时打击民主和共和,不会出现民主频率高于共和,D说法错误;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袁世凯实际上已经取得了和皇帝同样的权力……袁世凯通过收买和武力威胁,使地方军阀表示服从和效忠。但实际上,不仅非北洋系的地方军阀,而且他的嫡系将领们在各自占得一块地盘后,也相互倾轧,极力发展自己的势力。”材料反映了

A.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独裁专制

B.袁世凯统治时期已经埋下军阀割据隐患

C.袁世凯接受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D.袁世凯只是得到北洋系军阀的实际拥护

 

查看答案

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新约规定,天旋地转”,“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之”,“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信中的“新约” (   )

A.结束了清廷的闭关锁国政策 B.开始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

C.拓展了列强经济侵略的方式 D.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查看答案

陈独秀在《说国家》中指出:我十年以前……哪知道国家是什么东西,和我有什么关系呢?到了甲午年,才听见人说有个什么日本国,把我们中国打败了。到了庚子年……我才晓得,世界上的人,原来是分做一国一国的……我生长到二十多岁,才知道有个国家,才知道国家乃是全国人的大家。这表明

A. 民族国家意识觉醒于外来侵略

B. 闭关锁国造成国民意识的落后

C. 晚清时期的中国落后于日本

D. 国人学习日本开始于甲午战后

 

查看答案

某史学家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这里所讲的“内部事务万分火急”最主要是指

A.创办近代工业 B.发展铁路交通 C.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D.政治制度革新

 

查看答案

建构时序性的历史知识体系是学好历史的重要方法。以下是美俄两国历史发展示意图,看图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各自危机各自解)

1A年,美国与俄国是如何解决本国危机的?

(一进一出一战终)

材料一B年因两个事件——俄国革命和美国参战——而被证明是决定性的一年。因为革命,俄国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兑统威尔逊宣称美国参战是为了结束战争、结束痛苦和灾难,他提出的《十四点和平纲领》引发了一场和平期望与民主愿望的骚动,欧洲民众以发狂的热情把威尔逊当作救世主和平王子来欢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导致俄国退出一战的革命是什么性质的革命?美国宣称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为了结束欧洲的痛苦和灾难,你认为美国参战的目的是什么?

(杰出领袖谋发展)

C阶段,苏联在斯大林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美国正在与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大危机做斗争。

3)美国应对这场大危机的领导人是下图中的哪一位?(填字母)其政策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剑拔弩张两争雄)

4)根据所学知识为D阶段命名。该阶段开始的标志是什么?该阶段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总体趋势是怎样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