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次东渡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杰出贡献的人物是( )
A.鉴真 B.吉备真备 C.玄奘 D.阿倍仲麻吕
西周时期,周天子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诸侯,受封者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定期到周王室朝觐、纳贡和服役。这体现了西周实行( )
A. 分封制 B. 禅让制
C. 世袭制 D. 郡县制
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帮助九年级1班学生完成探究活动。
(科技篇)
三次科技革命比较表:
(1)列表归纳相关历史事件,是常用的学习历史的方法。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表中3个英文字母处的内容。
(经济篇)
材料一:如图一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
(2)由材料一及所学知识,1921﹣﹣1925年苏俄(联)粮食产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你如何理解罗斯福所说的“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革命篇)
材料二:如图二、图三。
(3)材料二中的图二、图三分别标志着哪两场重大革命事件的爆发?这两个历史事件均受到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影响,请写出其名称。
(崛起篇)
材料三:改革为俄国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广阔的市场,就像列夫▪托尔斯泰在长篇小说《复活》的开篇所写的那样:“一切都翻了个个儿,一切却又刚刚开始。”
(4)据材料三,这里所说的“改革”指的什么改革?性质如何?这一改革对俄国崛起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天下为公立党魂)
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九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探究相关问题。
(开天辟地)
材料一:革命家董必武在1961年写了一首感怀诗:“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指王尽美)与恩铭(邓恩铭)不老松。
(1)材料一中董老咏怀的是哪一次会议的召开?该会议的召开有何重大意义?
(生死攸关)
材料二:1935年,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批评了博古等人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指挥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这次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材料二与哪一次会议有关?
(当家作主)
材料三:见下图
(3)材料三的图片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发生在什么时候?(写出年月日)
(巩固政权)
材料四:
(4)根据材料四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人民政府为了巩固新生人民政权而采取的重大措施。
(伟大转折)
材料五: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革命中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
﹣﹣摘自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5)材料五中的“它”指的是哪次会议?中国农村在“新的伟大革命”中实行什么制度?
(6)根据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哪一点内容体现这次会议的“伟大转折”?
(7)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光辉历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综合探究:屈辱、抗争、牺牲、觉醒、希望、光明在中国近代交织,构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某校学生就《回望历史 砥砺前行》为主题进行系列探究,请你参与:
(屈辱与反抗并存)
材料一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自那时开始的半个多世纪里,随着资本主义列强的入侵,中国的民族危机逐步加深。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中“这场战争”指什么?为何说它是“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困惑与希望交织)
材料二 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于是福建船政学堂、上海制造局等渐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2)因“从制度上感觉不足”,在中国近代兴起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尝试学习了西方的什么政治体制?
(污秽与崇高并存)
材料三
(3)图1说明中国进入哪一黑暗的历史时期?面对其倒行逆施,以图2为阵地在思想领域高举出哪两面大旗?
(黑暗与光明搏击)
材料四
(4)为什么说“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为冲破黑暗,1915年在孙中山的号召下掀起了哪一次革命运动?
(回望历史 砥砺前行)
(5)综合上述历史事件,概括指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
家国情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标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制度篇)
材料一:(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论大小,皆决于上”。
——《史记》
(1)材料一中的“上”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为了加强统治,秦朝创立了哪一政治制度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二: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其官名品秩略同,所以达远迩、均劳逸,参错出入,而天下事如指掌矣。
——虞集《道园学古录》
(2)据材料指出元朝对我国地方行政制度的最大创举是什么?元朝还在中央设置了哪一机构管理西藏地区的行政事务?
(经济篇)
材料三: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
(3)写出材料三图1和图2生产工具的名称。
(科技篇)
材料四: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学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又产生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4)材料中的“文学方面”指宋朝的什么?这“三种东西”再加上哪一发明合称为“四大发明”?
(5)中医在世界医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奠定中医治疗学基础的著作是什么?
(改革篇)
材料五: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汉书•食货志》
(6)材料五反映了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哪次改革,这次改革有何历史影响?
材料六: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先行者。折射出中华民族历史重新走向全国统一的曙光,隋朝的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民族大交融的基础之上。
——《简明中国史读本》
(7)材料六中“北魏是汉化先行者”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民族篇)
材料七:民间有“明修长城清修庙”的说法,这反映了清朝一些统治者实行了颇具远见卓识的民族政策。
(8)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清朝以册封形式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有效统治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