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铜表法》规定:“凡在自己的土地和邻地之间筑篱笆的,不得越过自己土地的界限;筑围墙的应留空地一尺;挖沟的应留和沟深相同的空地;掘井的应留空地六尺;栽种橄榄树和无花果树的,应留空地九尺;其他树木留五尺。”该法令说明古罗马
A.利用法律调解公民之间的纠纷 B.通过法律保护公民私有财产
C.用法律维护市容市貌 D.用法律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下图是九年级历史组教师集体备课时教师甲准备的一张反映雅典民主政治的图片,教师乙很快认为这幅图不符合雅典民主政治的实际,下列原因正确的是
A.主持人应站立发言
B.窗口有人偷窥
C.开会人员都应摘下头巾
D.与会人员不应有妇女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回顾历史,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农奴制的阻碍,到19世纪中期,俄国的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缓慢,落后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农奴境况十分悲惨,暴动频繁。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二 美国独立以后,领土迅速扩张,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成为一个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的大国。同时,北方资本主义工业和南方种植园经济都发展起来。南方种植园使用了大量奴隶。两种制度水火不容。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三 大会分析了我国形势的新变化,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说明当时俄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为此,俄国政府采取了怎样的举措?结果如何?
(2)材料二中“两种制度水火不容”,其矛盾的焦点是什么?由此引发了哪场战争?战争的结果对美国的发展有何影响?
(3)材料三中关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出自哪次会议?在经历了一番曲折之后,当和人民在什么时候又回到了此次会议确定的任务上来?其结果如何?
(4)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在主要矛盾的认识方面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020年2月27日傍晚,中国驻韩国大使馆为疫情最严重的大邱市紧急筹备的2.5万余个医用口罩已经从首尔明洞中国大使馆整装起运。而在运送口罩的货车上,还特意挂上了写有新罗旅唐学者崔致远“道不远人、人无异国”的名句和“大邱加油”“韩国加油”加油口号的醒目横幅。全球疫情,合作才能共赢!历史上也多次证明了这一观点。
材料一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关于反法西斯战争,传统的观点虽然承认官方军队和抵抗运动组织的作用同时存在.但着重于强调不同力量间的协调与合作,认为邪恶轴心国家的政权被推翻是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唐尼.格拉克斯坦《二战秘史》
材料三 “西欧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来振兴经济并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成立了欧洲共同体,后来发展成为欧洲联盟。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个地区越来越紧密地成为一个整体,相互之间的联系和依赖性空前增强,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战争的爆发。“我联合国人民同兹决心,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运用国际机构,以促成全球人民经济及社会之进展。”
材料四 当前.不同国家和地区结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这就决定了我们在处理国际关系时必须摒弃过时的零和思维,不能只追求你少我多、损人利己,更不能搞你输我赢,一家同吃.
请回答:
(1)七七事变爆发前,中国民众是怎样抵抗日本侵略的?材料中提及的“民族凝聚力”在政治上主要表现是什么?
(2)哪一历史事件最能体现材料中“不同力量建的协调与合作”?与二战后世界格局形成相关的是哪场国际会议?二战后形成了怎样的国际格局?
(3)根据材料三指出欧洲走向联合的主要目的?走向联合的西欧于1993年成立的组织是什么?对国际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什么趋势?与联合国一起成为支撑、协调世界经济和政治的两大支柱,推动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的经济组织是什么?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你认为应如何正确处理国际关系(至少答两点)?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两者之间的历史恩怨纠结,深刻的反映了时代的背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2年12月,中美关系发生了转折性变化。美国开始正视中国战场对于抗击日本的巨大作用,迫切需要中国战场牵制与消耗日本的战斗力。12月23日,在重庆召开了中、美、英三国军事代表会议,讨论了有关对日作战问题,并确定成立中国战区,由蒋介石担任总司令,成立三国代表组成的联合作战参谋部,由史迪威任中国战区的参谋长。
——据张殿清《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及启示》整编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美关系发生转折性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时中美关系转变的具体表现。
材料二:与美国关系正常化是中国实行对外开放、迈向世界的关键性第一步。……中国实现对外开放与现代化战略需要有良好的国际环境。如果说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只是发展中美关系的重要动力之一;到了90年代,改革开放则成了发展中美关系的最主要动力。……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为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提供了制度保证。十四大后中美关系之间的贸易、投资、技术合作迅猛发展。
——《当代世界:中国的改革开放与中美关系》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标志中美关系正常化的事件是什么?依据材料二,归纳中美关系与中国改革开放之间的内在联系。
材料三:历史表明,每当两国对涉及对方核心和重大利益的问题处理得比较好,中美关系就比较顺畅和稳定。反之则会麻烦不断。我们希望美方始终恪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精神,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以实际行动反对“台独”,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3)根据材料三,指出在中美关系上中方的核心和重大利益问题是什么?
(4)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中美关系顺利、稳定发展的前提是什么?
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潮流,走向近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清国政体是一个明显失败的政体.
——1895年《纽约时报》
材料二 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材料三 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国人相继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材料四 “中国梦”迎来了中国共产党。危机之际,中国共产党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实现“中国梦”的核心领导力量。1927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人经过艰难探索,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你认为《纽约时报》是针对哪一历史事件作上述评论的?
(2)材料二所述“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的依据是什么?“一道闪电划过”指什么?为什么“黑暗依旧”?
(3)材料三所述的“自救运动”、“维新之路”分别指什么?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正确革命道路”指什么道路?这条道路是从哪里开始兴起并发展的?谈谈你对中华民族复兴历程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