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由于地理、政治、经济及文...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由于地理、政治、经济及文化等因素及当时两国所处的国际环境,作为日本现代化的起点,“维新”伊始,日本的变化便引起中国人的极大关注。1878年首任驻日本公使黄遵宪开始撰写《日本国志》,1898年,康有为编撰《日本变政考》,继而,康、梁等师法日本“变旧法,取新政”,搞了场轰轰烈烈的“百日维新”。

——摘编自《日本研究》

材料三  为了挽救美国经济,1933年新上任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在美国实施了大规模的具有资本主义改良性质的改革措施,即“新政”。“新政”局部地改变了美国的生产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处境,缓和了阶级斗争。

——摘编自穆建叶《关于罗斯福“新政”及其启示》

材料四  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必须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干下去……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

——习近平

(1)图1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时期的形势图?在此形势下,秦孝公支持图2所示人物实行了什么变法?

(2)材料二日、中两国的“维新”分别指哪两个历史事件?日本的“维新”在经济上的内容是什么?

(3)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什么?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4)我国改革开放中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什么?根据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1)时期:战国时期。 变法:商鞅变法。 (2)日本:明治维新。 中国:戊戌变法。(“百日维新”、维新变法) 内容:殖产兴业。(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兴办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3)中心措施:对工业的调整。(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 影响:使美国逐渐摆脱经济危机;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处境,缓和了阶级矛盾;挽救和加强了美国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4)重点:国有企业改革。 认识:改革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适时调整;改革要从国情出发,并积极学习他国先进经验。 【解析】 (1)依据图1中的诸侯国“秦”“楚”“赵”“魏”“韩”等国,可知反映的战国时期的形势图。结合课本所学,战国初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齐国由大夫田氏取代。当时的诸侯国有十几个,其中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的势力较强,史称“战国七雄”;公元前356年,秦国国君秦孝公重用商鞅变法。商鞅变法为以后秦国发展成为战后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奠定了基础。 (2)依据材料二“作为日本现代化的起点,‘维新’伊始,日本的变化便引起中国人的极大关注。1878年首任驻日本公使黄遵宪开始撰写《日本国志》”,可知反映的是日本明治维新。结合课本所学,1868年日本政府进行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成为日本现代化的起点;由材料二“1898年,康有为编撰《日本变政考》,继而,康、梁等师法日本‘变旧法,取新政’,搞了场轰轰烈烈的‘百日维新’”可知反映的是戊戌变法。据所学,1898年康有为上书光绪帝呼吁变法的紧迫性。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实行戊戌变法;明治维新的主要措施有: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3)依据课本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根据《国家工业复兴法》,各工业企业制定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时数等,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由材料三 “‘新政’局部地改变了美国的生产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处境,缓和了阶级斗争。”结合课本所学,罗斯福新政使美国逐渐摆脱经济危机;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处境,缓和了阶级矛盾;挽救和加强了美国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4)依据课本所学可知,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依据前面的材料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强;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强大起来;中国的戊戌变法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学习西方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由此得出:改革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适时调整;改革要从国情出发,并积极学习他国先进经验。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根据如图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A.世界生产全球化趋势放缓 B.一体化促进欧洲经济发展

C.中国对外出口贸易集中于非洲 D.中国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浪潮

 

查看答案

巴以之间的冲突与和谈是中东问题的持续焦点。巴勒斯坦人要求恢复原属自己的土地,以色列则用实力维持现状。中东和平之路艰难漫长,导致中东长期动荡的外部因素是

A.宗教矛盾 B.民族矛盾 C.领土争端 D.大国干涉

 

查看答案

20世界50年代中期,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先后走上改革道路,其中较为突出的是

A.匈牙利改革 B.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C.日本战后民主化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

 

查看答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并未形成使国际社会“长治久安”的国际体系,而是进入到了一种“非战非和”的状态,即通常所说的“冷战”局面。“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A.丘吉尔“铁幕”演说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查看答案

毛泽东曾指出:“一九二二年美国召集的华盛顿九国会议签订了一个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这个“公约”的签订

A.推动了联合国的成立 B.标志着“凡尔赛体系”的形成

C.使绥靖政策达到顶峰 D.有利于美国进一步对华扩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