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欧洲中部最大的国家,这片土地饱受古典音乐的浸润滋养,散发着古典哲学的理性光芒。这里曾经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祥地,以现代大学和科技发明闻名于世。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德国的问题只能用武力来解决,要建立一个“大德意志”。
——希特勒
材料三 基民盟在1949年“杜塞尔多夫文件”中说:“没有……资本的流入,德国人民始终还在怀疑恢复国内经济的可能性。”……沿着这一发展模式,联邦德国经济奇迹般地迅速恢复和发展,成为西欧经济的火车头。50年代中期以后,阿登纳说:“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必须走向联合……否则欧洲各国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摘编自黄永祥《不要忘记德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德国在音乐、哲学和科技发明方面的突出成就。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纳粹集团用武力“建立‘大德意志’”的过程及其结局。
(3)概括材料三中二战结束后到20世纪60年代联邦德国经济快速恢复并创造连续十余年持续增长的“德国经济奇迹”的主要原因。
请依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场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性。)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做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政治报告。以下材料均出自报告,读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1)使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起关键作用的人物分别是谁?他们分别通过开创什么道路实现了飞跃?
材料二 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外交和教育方面分别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促成了综合国力的大发展?(各举一例即可)
材料三 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明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是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
(3)目前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分离局面是怎样造成的?
材料四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全党一定要保持艰苦奋斗、戒骄戒躁的作风,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4)谈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你应该怎么办。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辛亥革命在移风易俗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革命派希望从各方面求得人们身心的解放,因为造就一代身心健康的国民是建立和维护乃至巩固共和制度最基本的前提。
——摘自戴鞍钢《辛亥革命与移风易俗》
材料二 衣食住行作为社会文化的载体,展现时代特有的精神风貌。自鸦片战争以来,西方文明挟其强大的政治、经济、军事力量,冲击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中西文化的碰撞和交汇扑面而来,新的事物和思想观念不断出现,近代中国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材料三 革命把自古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打倒了,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之间不许称“大老爷”“老爷”“大人”,而改称为“先生”“君”“同志”等,不许府署官员坐轿。有的从前颓废的青年向亲人表示:“中国革命成功了,我要做一个新中国的新人。”
(1)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近代中国的社会习俗发生了哪些变化?分析促使近代社会生活及习俗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2)材料二中的中山装,据说外边的四个口袋是为了便于装办公用品和文件。请问毛泽东在1945年夏秋期间口袋里所装文件最有可能是哪些?
(3)概括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
阅读下图所示的图片,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请将材料一中的6幅图片与材料二中的字母正确对应起来。
(2)材料二中的E、F两种文明互相交融,在我们河南留下了大量成果,请举两例。
(3)文明具有多元性、多样性。请你谈谈对不同地区文明的认识。
如图是一幅世界名画,有关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创作于文艺复兴时期 B.揭露了德国法西斯的残暴
C.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D.《记忆的永恒》是作者的另一幅名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