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62年,清政府设立京师同文馆,培养翻译人才。后又增设天文算学馆,培养数学、天文等科学人才。京师同文馆是中国最早引入西方的课程体系,所以它被视作中国近代学校的发端,同时也是我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轫。到甲午战争前夕,清政府共创办各类新式学校三十多所。
——摘编自夏金元《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嬗变》
材料二 1809 年洪堡出任普鲁士公国(德国的前身)的内务部教育大臣。他依据“学术自由”与“教学与研究统一”的理念创办柏林大学,而当时正值普鲁士在普法战争中失利不久。洪堡的教育理念成为以后德国大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柏林大学成为近代大学的典范,影响着欧洲近代高等教育。19 世纪下半期以后,随着技术高等学校的出现,德国在校大学生人数增长迅速,大学教育呈现大众化趋势。
——摘编自邢来顺《略论 19 世纪德国教育的发展趋势》
(1)根据材料,指出近代中、德两国高等教育的典型学校。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近代中、德两国高等教育的积极作用。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德两国高等教育的共同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结束后,中英签订《南京条约》,中国被迫开放广州等五处通商口岸。1858年,《天津条约》的签订,清政府被迫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通商口岸。1860年,《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使之逐渐成为北方第一大通商口岸。1895年,《马关条约》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其中重庆是长江上游的重要城市。
——摘编自沈年耀《论近代西方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的特点》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没有被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势力压垮,反而在抗争中觉醒,民族意识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开始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后来,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逐渐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阶级,推动中国革命不断发展并最终取得胜利。
——摘编自郭鑫、崔英杰《关于鸦片战争对中国影响的研究综述》
(1)根据材料一,指出北方最大的通商口岸,并概括近代通商口岸开放的特点。(6 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鸦片战争对中国政治方面的影响。
(3)分别指出材料一、二关于鸦片战争对中国影响的不同视角。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朝政府为了防御蒙古贵族南扰,从明初至明中叶先后十八次修筑长城。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鸭绿江边,全长约一万三千华里。从保留下来的长城遗迹来看,长城的工程十分浩大,无疑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建筑之一,是中华民族文明悠久的象征。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指出明朝修筑长城的目的。
(2)你是否同意材料中评价长城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下图所示国际组织的首要宗旨是
A.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 B.实现世界贸易自由化
C.推进欧洲经济一体化 D.维护共同的社会制度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它不仅是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击溃德国的主要力量,而且在打败日本法西斯的战争中也起了重要的作用。“它”所指的国家是
A.法国 B.英国 C.美国 D.中国
下图所示地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二月革命 B.十月革命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攻克柏林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