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某学者评论建国初期的某经济政策时说,它“为私人资本的消亡设计了一个‘退出通道’,...

某学者评论建国初期的某经济政策时说,它“为私人资本的消亡设计了一个‘退出通道’,它意味着产权改造的实质完成。”这一“经济政策”指的是

A. 进行三大改造

B. 打土豪、分田地

C. 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D. 80年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A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953-1956年,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其中对农业和手工业的改造采用的是建立生产合作社的方式进行的,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采用的是公私合营的方式。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而三大改造的实质是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所以这一“经济政策”指的是进行三大改造,A项符合题意;B项是发生在土地革命时期的土地政策,不是建国初期,C项发生在1961年,D项80年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如图所示是某校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收集的材料。据此判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1862年

京师同文馆建立

1865年

江南制造总局在上海成立

1897年

商务印书馆在上海创办

1898年

光绪帝在变法中开放言路

1911年

武昌新军打响反清起义第一枪

 

 

A.中国经济工业化的发展 B.中国社会近代化的缩影

C.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D.中国思想自由的展现

 

查看答案

古代兵法认为“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战争的最高境界,解放战争时期下列城市的解放符合这个标准的是

A. 南京    B. 北平    C. 天津    D. 上海

 

查看答案

英国记者詹姆斯·贝特兰对某事件评价说:“它不是几个将军的私人冲突,而是由于民族敌人无厌的侵略者所激起的伟大政治斗争的焦点,是全中国的反日运动,特别是西北军反日运动之最尖锐的表现。”他所评论的“某事件”的解决对时局的影响()

A.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B.“双十协定”的签订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

D.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依次经历了“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和“组织的反应”四个阶段。这里“组织的反应”是

A.洋务派的形成 B.中国同盟会的建立

C.维新派的出现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查看答案

在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的区别问题。“历史结论”是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各项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虎门销烟

B.1840年6月,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

C.1860年前后,俄国侵占我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D.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