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中国的抗日战争经历了防御、相持、反攻三个阶段,1945年8月15日,日本法西斯投...

中国的抗日战争经历了防御、相持、反攻三个阶段,1945年8月15日,日本法西斯投降,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列举抗战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和共产党敌后战场所取得的重大军事胜利各一例。

(2)重庆人民抗击侵略者可谓是同仇敌忤,大家纷纷投入到抗战的洪流之中,请概要列举其主要表现。

(3)关于日本投降的原因,曾经有美国学者提出“原子弹决定论”。你是否赞同这一说法?请说明理由。

 

(1)台儿庄战役、平型关大捷 (2)努力生产抗战物资;保证抗战运输等。 (3)不同意,美国向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加速了日本的投降,但日本投降的根本原因是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解析】 (1)根据所学可知,在抗战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和共产党敌后战场所取得的重大军事胜利有台儿庄战役、平型关大捷。1938年春,日军从山东分两路南下,进攻徐州。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将日军一路阻止在山东临沂,另一路阻止在山东台儿庄。双方在台儿庄地区展开激战,结果中国军队大败日军。台儿庄战役共歼敌一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首次重大胜利,它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在山西平型关歼敌1000余人,取得了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大胜利;粉碎了“日本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振奋和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战士气。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抗战时期,重庆人民努力生产抗战物资,保证抗战运输等。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向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加速了日本的投降,但日本投降的根本原因是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所以我不赞同题干“原子弹决定论”的观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过去25年中,没有一个人像我这样始终一贯地反对共产主义。我并不想收回我说过的话。但是,这一切,在正在我们眼前展现的情景对照之下,都已黯然失色了。…… 我必须宣布英王陛下政府的决定,我们将要对俄国和俄国人民进行我们能够给予的一切援 助。……俄国的危难就是我们的危难,也是美国的危难,让我们吸取通过残酷的经验得来的教训吧。

——丘吉尔在英国广播公司的演说(1941年6月22日)

材料二 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对于1941年8月14日美利坚合众国总统与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首相所作联合宣言成为大西洋宪章内所载宗旨与原则的共同方案业已表示赞 同,深信完全战胜它们的敌国对于保卫生命、自由、独立和宗教自由并对于保全其本国和其 他各国的人权和正义非常重要,同时,它们现在正对力图征服世界的野蛮和残暴的力量从事共同的斗争,兹宣告:(一)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 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二)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

——中苏美英等26国发表的《联合国家宣言》( 1942年1月1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丘吉尔对俄国态度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丘吉尔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联合国家宣言》的核心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宣言》的发表有什么重要历史意义?

(3)综上,谈谈你得到的认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代焚书禁学与汉代独尊儒术的目的均是为了统一思想,但采用的手段却大相 径庭。秦代重在“禁”,采用简单粗暴的行政手段强制解决意识形态问题,激起了强烈的反抗。汉代重在“尊”,将儒家经术作为国家培养和选拔人才的基本内容,将其贯穿于学校教育和入仕途径之中,从而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由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以“仁”为学说核心,以中庸辩证为思想方法,重道 德修养。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 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使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 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汉代以后,儒学几经变化,礼教德治的精神始终一贯,从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摘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汉二朝统治者对儒学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政策?秦汉二朝统治者的政策有何相同点?

(2)根据以上材料回答,自汉朝起儒学逐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取得了什么地位?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联系当前世界形势,说明借鉴儒学对处理国际关系的现实意义。

 

查看答案

下图为我国对外开放示意图。请回答下列各题:

(1)请将下列地区(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B. 1988年划入的经济特区

(2)据图指出我国经济开放区在地理位置上的优势。

 

查看答案

请将下列少数民族政权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大月氏  B.匈奴

 

查看答案

    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北魏孝文帝推行以汉化为主题的改制之后,先进的汉文化在少数民族中被广泛接受和全面普及,使当时的北方地区文化出现了一个中兴的形势。这表现为,第一,学校得以迅速恢复,读书士人数量激增,儒家学说在社会生活中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第二,整体学术文化水平大幅度提高。由于社会相对安宁,许多士人能够专心治学,这就使得当时的文学、经学等学术领域都呈示出欣欣向荣、兴旺繁盛的局面。第三,在鲜卑族人当中,涌现出许多熟悉汉文化,并对汉文化发展作出贡献的人物。孝文帝提倡汉化的政策导向,鼓励了不少鲜卑族贵族积极接触 和学习汉文化,他们中间熟读汉文典籍,善于吟诗作诗者不乏其人。如《切韵》一书的作者陆法言,就是鲜卑族步六孤氏人,他从只会讲鲜卑语到精通汉语音韵,成为汉语研究方面的专家,这一事实本身,就突出反映了孝文帝改制的成效以及北方文化总体水平的提升。

——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高中历史教师用书选修1

以下表述,是从上述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涂“正确” ;违背了上述材料所表达的意思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涂“错误” ;是上述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涂“未涉及"。

1.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地区文化的发展。(   )

2.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政策遭到部分守旧势力的反对。(   )

3.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政策掀起了鲜卑族人学习汉文化的热潮。(   )

4.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政策包括穿汉服、采用汉姓等基本内容。(   )

5.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政策阻碍了儒学在我国北方地区的传播。(   )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